不過最重要的是,體力消耗這個東西,其實是因人而異的,一個職業的球員,肯定是把自己的體力平均的分配到比賽的每一分鐘裡,或者說有主有次的分配,但是肯定不會一下子把體力用光然後下場,球員感覺累了就會偷懶,而打到最後了還感覺精力充沛自然就會全力發揮。
足球該散步散步,籃球也是該叉腰叉腰。
一般來說,平均每個nba首發球員每場比賽大約35分鐘,小球時代之前更長一點,之後就會更短一些,球星只上32分鐘都很常見,而一個首發的足球運動員則基本要打完整個比賽90分鐘。
再來說比賽次數,nba賽季的比賽次數為82次,不包括季後賽,而足球冠軍聯賽球員必須參加的最少比賽次數為6次。但是,參加冠軍聯賽的球員也參加了國內職業聯賽,這大約增加了38場比賽。球星能踢的肯定更多,大概能到60場球,但是因為籃球都只算常規賽了,所以按照普通球員來計算。
這樣算,足球一年4500分鐘以上,籃球一年4000分鐘,足球球員一年要打的比賽時間是比nba球員長的。
不過仍然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是,足球一個賽季為9個月8月中旬至5月中旬),而nba賽季為6個月10月底至4月中旬),說到這不得不吐槽今年這個縮水賽季,喪心病狂的4個月打66場比賽,可想而知對於球員的負擔有多大。因此,如果想把這兩種運動放在一起比較的話,每月的比賽分鐘數可能是更好的參考指標。
這樣算下來,籃球在比賽時間上就會明顯多於足球了。
不過籃球發展成現在這樣,無限換人,大量的暫停,頻繁需要休息的球員,根本上來說還是商業化的結果。
其實,足球比賽以前也是沒有換人的,後來變成一個隊三個換人名額,一個換人補時半分鐘,一般補時三分鐘。
這就要從兩種運動的發源地說起了。
現代足球是歐洲人發明的,他們的體育審美是享受流暢的場地攻防,任何打斷比賽程序的行為都是不值得鼓勵的,所以哪怕球員受傷了,各種犯規了,點球、任意球、角球、門球,比賽處於停滯狀態,表也不會停的,最後根據耽誤的時間,補時了事。
這樣他們就可以打出不間斷的,行雲流水般的進攻,如水銀瀉地。喜歡看這種流暢的,一波接一波進攻的比賽的,自然足球就是最佳選擇。
而美國人喜歡的就完全不同,看看現在美國的四大體育聯盟,橄欖球,棒球,籃球,冰球。除了冰球以外,其他的節奏都不能算得上流暢。冰球則是快的過分了。
棒球呢,打幾棒就得換人,橄欖球又分進攻組,防守組還有特別組,各幹各的。而籃球也是如此,對於停表的要求簡直計算到了極致,比如發球之後,球員要接觸到球才開始讀秒……
喜歡原來你真的是中鋒!請大家收藏:()原來你真的是中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