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以俞氏後人的身份出現在瓷源堂,幾位老族長看到一張熟悉的臉,頓時恍然大悟。原來真正要毀掉八大氏族、毀掉他們的人是俞氏後人。
莫族長強撐著身體,挺直腰板,激動地說:“一百年啦,當初俞氏族衰敗自有公論,你憑什麼……憑什麼讓我們來償還?”
中風癱疾的慄族長“唔唔唔”個不停,口水延著嘴角淌出一條河來,慄夫人拿帕子擦了又擦。
烏族長冷眼看著,他已經做好逃走的準備。當初害死諸葛櫻的人他的大哥,被諸葛弈記恨的人也是大哥,既然大哥有心悔悟就承擔烏氏族的責任吧。
司老族長、程族長、典族長和燕族長已在司明堂的指示下決定不參與八大氏族的任何事,他們今日前來向先祖們請罪,只為求一個安心。
阿伯拿出百年前的俞氏族長遺信,信中詳盡八大氏族的第一代族長如何侵吞俞氏的生意,如何謀算俞氏搶奪瓷裕鎮,包括八大氏族至今的礦場、瓷窯場、果園、耕地、田莊皆是俞氏的祖業。
“這是百年前俞氏祖業的所有契子,我已到京城的戶部一一查對過。至今百年,這契子的原主仍是俞氏族人。”
百年了,八大氏族的第一代族長若知道自己搶奪來的俞氏祖業屬皇帝封賞,恐怕他們會從墳墓裡跳出來懊惱大罵自己愚蠢。
莫族長伸手搶來一張契子仔細檢視,難以置信地說:“皇帝封賞?你們俞氏一介賤商,憑什麼得到皇帝的封賞?”
阿伯拿出一本泛黃的族譜,滔滔不絕細數百年前俞氏族人們對子孫後代的培養。
“俞氏族與江南四大商族一樣立族三百年,俞氏族的第三代子孫曾出過一位狀元,一位將軍,一位探花,三位進士,六位秀才。”
“俞氏族雖商賈之族,也是詩書世家。俞氏子孫從小習文學武,先學經史子集,後學經商謀略。夏三伏、冬三九皆有江湖武師教導。”
“你們以為俞氏族人早已滅絕,瓷裕鎮全是你們八大氏族的族人。不,你們錯了。”阿伯翻開族譜,翻到慄氏村的一頁,說:“你們看吧,你們選出來的慄氏奉先女,她的先祖是俞氏第二代宗親的外孫,祖籍東嶽山,胡姓。”
中風的慄族長睜大眼睛,看清族譜上詳細記錄著慄海棠祖上七代的身世。最後一頁寫著:慄鍋子,原姓胡,名胡益,家住慄氏村,祖四代更慄姓,保後世子孫,長樂居安。
阿伯合上族譜,說:“她雖胡姓,亦有俞氏血脈。即使我不與你們清算百年前的賬,也不會饒了你們謀害海棠的罪孽。”
莫族長看著趾高氣揚的阿伯,時至今日他知道大勢已去,不論阿伯是否為俞氏後人,他的背後有諸葛弈、翎十八、秦五和莊南華做靠山,他們根本無力反抗,只能甘為魚肉。
“俞氏後人,你想如何算賬?”
“莫族長果然與別人不同,爽快!”
阿伯又丟擲一冊賬簿,說:“依照這個算賬,你們認便是,不認我也好動手。”
莫族長指指地上的賬簿,不待莫三爺去撿。
烏族長搶先拾起來翻看,說:“百年前的事情,我們沒有親身經歷,誰知你拿來的賬簿是真是假。況且,一百年啦,八大氏族連自家的賬簿都算不清楚,何況與俞氏族的舊賬呢?老奴才,我勸你腦袋靈光些,別仗著你背後的主子強硬,就跑來我們面前裝神弄鬼。你是不是俞氏後人,還有待查證呢。”
阿伯不慍不火,擼起衣袖露出上臂的烙痕舊傷疤。
“俞氏子孫,每個人出生時便烙下族姓。若你們不信,可以查查八大氏族的族人,或許能找到隱藏在你們之中的俞氏後人。”
烏族長膽懼地吞嚥口水,喝斥:“胡說八道!”
阿伯深吸氣,說:“我有沒有胡說,你們去查查便知。”
莫三爺搶過賬簿交給莫族長,說:“老奴才,你本名叫什麼?”
“俞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