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侯世達發的帖子還要讓軟體自己頂兩次。用的也是什麼“先頂後看”或者“沙你一發”之類無意義的回複。
然而十多分鐘之後,很快天涯和貓撲的帖子就同時出現了十多個回複。
半個小時,兩個大論壇上的帖子點選量就達到了上萬次,回複各有一百多條。天涯、貓撲都上了熱門貼。而西祠衚衕比前兩者差一些,卻也有幾十個回帖,網友們討論的非常熱烈。
到了這時,根本不用侯世達寫的軟體自己頂貼了,他的帖子始終都在論壇的第一條位置上。點選量和回帖數也開始爆炸性的增長。
不僅是這三個大論壇,其他入口網站的論壇侯世達也沒有放過,飛揚、超大、上班族這樣的小眾論壇也開始有了討論。
這些小眾論壇雖然不如大論壇和入口網站有影響力,但是使用者的粘度更高、能力更強,很快就對侯世達帖子裡的內容進行了驗證。
當然,這些驗證無不指向這個帖子所說的確實是事實。然後這些小眾論壇的驗證,也很快被貼到了大論壇上。
此時就不僅是侯世達自己發的帖子了,一些新開帖也在集中討論起這個事情來。
有的人覺得既然軟體還沒寫出來,那四千萬就是可能是一個合理的價格——這些人很快就被專業人士打了臉,並非沒有四千萬售價的軟體,像世界五百強公司使用的erp軟體,賣出四千萬來並不奇怪。
但那是連erp軟體實施中的所有花費都計算進去的結果,至於說這個過濾非法網站的軟體,專業人士們拿著網友從網上找到的公示招標資訊,一個、一個要求的計算,結果和侯世達得到的結論相同,不過是連十萬塊都不值的一個軟體罷了。
當即就有一些小軟體公司的、甚至是獨立程式設計師表示,不用十萬,哪怕是八萬這個活自己幹了。
不過緊接著就有人在下面回帖,別說八萬,五萬我也做啊!於是下面又有人繼續降價,三萬、兩萬,甚至八千的要價都有人喊了出來。
當然,這裡有多少人是在抬槓大家都看的明白。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樣一個軟體的成本絕不可能達到四千萬,逐漸形成了網友們的共識。
一旦這樣的共識形成,這就太讓人紅眼了。招商裡的貓膩在這個時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能接政務工程的沒點背景和關系,說出來也沒人信。反正社會就是這個樣子,大家也就都習慣了。
但這並不表示,當看到有人用十萬的成本透過這種形式賺到四千萬也習以為常。所謂豆腐渣工程,偷工減料賺個一兩倍的利潤就好。但中動軟體這一單,少說也是賺了四百倍的利潤啊……
這個數字,很難讓人能夠無視,很難讓人不眼紅。
當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工資還在千元以下,it從業者普通人的工資都只有一兩千的時候,中動軟體這單生意就太紮眼了。
網民,或者說這些上網的普通人,在這一刻將對所有生活中不平事情的情緒,都投射到了這件事情上來。
可不是麼,難道還有比這更不公平的事情?整整四千萬的招標這筆錢幾乎就是純賺,再看看自己,別說四千萬,就是四萬都沒有。每個月到了月底還反欠銀行四百塊錢,這樣的日子是誰造成的?不用問,就是中動軟體這樣的敗類、囊蟲造成的。
這樣的一條爆料貼,幾乎是瞬間就能引爆網友對自己生活中遭遇的不公平事件的共鳴。何況四百倍利潤的對比,也真的是太聳人驚聞了一點。
中動軟體,陳輝自從拿下某部的這個四千萬大單之後,這段時間總是心潮澎湃。除了他沒人知道,為了搭上某部的關系,他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不過並非真的沒人知道,中動軟體是港股上市公司,每年財報都要對社會公開。從歷史上2007年的財報後來就有人計算出來,這筆生意為中動軟體帶來的利潤大概是一千五百萬左右。
那麼十萬成本的軟體,中標額四千萬,怎麼中動軟體最後卻只賺了一千五百萬呢?這期間的兩千四百九十萬哪去了?當年就有有心人指出,八成這筆錢早就已經流進了某些人的個人口袋裡吧。
但這兩千五百萬並不令陳輝感到心痛,正相反,他為此感到歡欣鼓舞。
中動軟體在技術上並沒有什麼太高的水平,手裡也沒有什麼別人沒有的專利技術。一直以來,走的就是關系路線,透過關系和營銷拿專案。
中動軟體在業內最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如同跗骨之蛆一樣的營銷。他們在開拓一地市場的時候,最喜歡做的就是走通工商局的關系,拿到當地企業的名單和聯系方式。然後千方百計拿到公司老闆的聯系方式,隔三差五的給人打電話,煩你煩到不得不成為他們的客戶為止。
憑借這種惡心人的營銷方式,中動軟體還真的就是逐漸發展壯大,甚至達到了港股上市的目的。但一直這樣小打小鬧的發展,對陳輝來說卻並不滿足,這次能夠透過這個專案走通某部的關系,這才是他最看重的一點。
只要有這一次合作順利,接下來整個某部系統內的軟體採購才是重頭戲。機關、合作單位、關聯企事業,甚至是透過關係爭取自家軟體進入全國的學校和網咖,這才是中動軟體興起的真正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