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我們開始吧,還在等什麼?”
維特打趣道:“董,你看我們即將下肚的比目魚看著我們呢?”
董見雅看見兩支碟子裡面的比目魚眼睛都完好無損地長在上面。
董見雅給兩個杯子裡斟了紅酒舉起杯子等待著維特碰杯,“砰”一聲脆響,兩個人喝了一口甘冽清爽的紅酒。
維特問:“味道怎麼樣?”
董見雅細細品味著剛撕下來的一塊魚肉,說:“真的很好吃,它的調料中好像有一味是迷疊香,香氣濃鬱。”
“董,你說得很對,在西餐中迷疊香是經常使用的調料之一,在你們中國使用迷疊香的菜品不是很多,所以即使那道菜裡加了迷疊香一般的食客也是很難分辨出來的。”
“看來你對餐飲業瞭解得確實很多。”
“這不奇怪,‘民以食為天’,對自己所吃的食物怎麼做的作一定的瞭解是很有必要的,在波蘭有朋友來家裡做客有時候一時興起我也願意自己研究創新一兩道菜讓他們分享,你不知道那種創造的快樂比分享更讓人有一種滿足感。”維特深眼窩裡的藍眼珠不乏激情。
“雖然我在家裡不怎麼做菜,更談不上什麼創新,但我完全能夠體會你說的那種感覺。”
“看來我們還是很有默契的。”
董見雅對他所說的默契不置可否,猜測著維特話裡話外的深意,她不急也不慌,且聽且看維特接下來有什麼表現。
維特指指裝大馬哈魚的盤子說:“董,我們還有一道美味沒有品嘗呢?”
董見雅立刻作出回應,“好啊,”她用手做了一個雅緻的表示“請”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吧。”
這回他們的手在操作的時候比先前麻利了很多,樣子看上去像在爭搶美味。
維特解釋說:“大馬哈魚是比較珍貴的魚類,肉質細嫩鮮美,一般身長都可以達到六十厘米,且體重都在三點五公斤以上,那麼大的魚如果選擇烤食是很難在短時間醃漬好的,所以在炙烤以前一般都需要先將魚肉進行分割處理。”
“以前爸爸帶我到西餐廳吃過這種魚,那時就覺得味道特別好,也可能是處於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那時候能到西餐廳裡吃那麼名貴的魚人就像到了天堂一樣,後來才知道馬哈魚在我國東北的hj和圖們江也有分佈。”
“噢,太棒了,你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醫務工作者,掌握的知識也很豐富。”
“哪裡,皮毛而已,”董見雅對維特失實地評價不滿,她用眼剜了一下維特,她認為維特話裡恭維的成分多了一些,“尤其是在吃的方面跟你比就自愧弗如了。”
“好吧,算我說錯話,可是請你相信我說的每句話都是由衷的。”
董見雅不語,面對維特表白性質的發言最好是保持沉默,看著維特的臉,由他臉部的表情進而揣摩著他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