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巫山,位於華夏西南,綿延千萬裡,山勢高低起伏,森林茂密,很多地方千百年來都沒有人的足跡。
趙天順著長繩沿滑溜的峭壁慢慢落回到半山腰處的巨巖上,站穩,拿手擦了擦額頭的汗,隨後抬起頭仰望上方雲霧繚繞的山尖,那張清秀的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
由不得他不滿意,因為他背上那隻藥簍裡,此刻裝滿了石耳,完全稱得上是滿載而歸。
石耳,又名石木耳或者巖菇,這是因為它的形狀就像是人的耳朵,所以才被叫做這樣的名字。這東西主要生長懸崖峭壁陰濕石縫中,其實是菌類一種,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過去住在巫山腳下的村民們每當碰到這玩意,都是採來自家下酒吃。然而最近幾年外出打工的人漸多,從他們那裡傳出大城市大酒店裡的一盤石耳菜,竟然要賣上千元的驚人訊息,從此村子人再捨不得吃了,採到都賣給城裡來的小販換錢。
趙天這次走運發現了一大片石耳生長地,那是一處名叫“鷹嘴巖”的地方。鷹嘴巖一帶全是離地幾十丈高的滑溜峭壁。在巫山方圓數百裡大大小小幾十個村子中,能夠爬上鷹嘴巖的人絕不超過一巴掌。
趙天原本只是想爬上去採點生血補氣的普通山貨,卻沒想到在雜草長藤的後面發現了這玩意。家境並不寬裕的他哪會客氣,便全部都摘了下來,將背上的大籮筐塞得滿滿的。
賣掉之後可是一筆大錢。
興奮了好一陣子後,趙天這才緊了緊背上的藥簍,收拾心情,往山腰腳下的番田村回去。
坐落在巫山腳下的番田村規模不大,只有兩百來戶人家,距離附近的村鎮約有十裡地遠。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裡的人們依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回到村口時正值太陽剛剛下山,地裡幹活的人,出來遛彎的老人以及成群打鬧的小孩子都聚到了村口,非常熱鬧。趙天剛回村就迎面碰上各種熟人。
“喲,天娃子,看你背上的籮筐沉得像是裝了石頭,該摟了不少好山貨吧?”
“呵,還行,今兒運氣不錯。不過二叔,就這煙屁股你還燒啊?”
“沒法啊,對了,正好你二叔煙快燒完了,你回學校後記得從王老五那幫咱帶幾包紅梅回來。”
“好,我回學校的時候一定給你帶。”
“六叔,你這是去哪呢!”
“呵,小天快放假了吧,改天到曬谷場,那幾招腿法我得瞧瞧你練得怎樣了,別給老子失傳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