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可是正當的掙錢,這是和縣裡供銷社簽訂的公家合同。
村子裡不光地裡的收成好,而且一年到頭兒都有外快掙。
不知道其他村子眼紅成啥。
可是眼紅也沒用,有人悄悄的寫信告狀,說是縣裡供銷社的主任以權謀私,可惜得很。
上面領導一調查,這是正當合法的收購合同。
就算是誰都挑不出一個理來。
縣長夫人有了姜小暖做參謀,在供銷社方面。簡直算是經營有方。
借這個機會用公家的名義可以大力發展經濟。
不光拉動了他們這個村子,甚至連他們周邊的幾個村子都被帶動了。
那些村裡的生産隊長現在都把姜小暖當成財神爺。
縣裡的經濟就更不用說了。
而這十年的動蕩之後,政策徹底改革開放,土地包産到戶。
更加激發了村裡人們的積極性。
而他們村子早早地就已經發展了加工廠。
家庭為單位的加工廠,承接來自全國各地的服裝加工以及工藝品加工。
姜小暖用自己的經驗,把他們村兒徹底整成了以後烏市發展的模式。
家家戶戶都是加工廠,而且他們組成了一個聯合合作社這樣對外談合同,談生意有保障,大家的貨物也不會積壓在家裡。
省了他們獨自出去和人家談生意,萬一被騙的風險。
價格方面也有保障。
也有一些人家曾經動過心,思想要自己獨立門戶,可惜獨立出去沒多久,家裡的加工廠就破産了,再想加入合作社,姜小暖就不同意。
這合作社可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
有了前車之鑒,周邊幾個村子都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報團還真把他們當地做大做強。
陳家輝看著成天忙的腳底生風一個月也沒幾天,在家裡的姜小暖非常無奈。
他有什麼辦法,現在這個媳婦兒已經不是他的媳婦兒,雖然名義上是他的妻子。
可是實際上碰都不讓他碰一下,再加上他也不敢碰。
除了種地,他倒是想去城裡打工,覺得憑自己的文化到城裡打工也吃不了虧。
可是誰知道他這個文化人被人騙進了黑煤窯。
被關在煤窯裡沒日沒夜的受了三年苦,回來之後陳家輝再也不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