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丫頭早熟,又早早的頂門立戶。
“不用娘自然有辦法,這件事你不用管,你二哥那比債,我說了不替他還,就是不替他還。他要是以後繼續去賭,讓人家剁了他的手剛好。
也讓他長長記性,這筆銀子咱不管。以後別說什麼把你賣了的話,你也是孃的閨女,娘雖然疼你三個哥哥,可是娘不是不疼你我不會為了你三個哥哥,害了你一輩子。”
杏娘眼眶一紅,他娘從來沒說過這番話,她總是覺得自己做了再多努力,他娘眼裡也沒有她只有三個哥哥。
這是第一次聽到自己老孃說的如此掏心掏肺的話。
“可是娘,就算是那樣,咱家恐怕也過不去這個坎兒,就一畝地。最多能打200斤糧食,那些糧食還不夠咱們一家吃到年底。再加上年底還要收付稅,每家都有人頭稅。
咱家這麼多人,起碼得二兩銀子,三哥,下個月還要交束脩,處處都要錢。”
姜小暖一聽這話才知道對於原主原來的生活還真不知道這些,要不是閨女張口說出來,恐怕她還真不懂。
難怪古時候的農民日子不好過,光是賦稅這一條就難過關,本來畝産就不高。
“人頭稅咱們想想辦法先度過這一關,你三哥的束脩交不起,就不讀了!”
這話一說出來,杏娘傻眼。
他娘這些年口口聲聲說他爹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家的兒子能夠考上秀才能夠改變他家的門楣。
這也是他娘為啥辛辛苦苦把三哥捧的那麼高的緣故,家裡最有天賦的自然只剩下三哥。
砸鍋賣鐵也要供著三哥讀書,沒想到他老孃居然有一天會說出這番。
“可是娘,您不是說三哥以後是要當官的嗎?哪怕是傾家蕩産也要供著三哥讀書。”
“那也得看他是不是這個料,如果不是這個料傾家蕩産,難道咱們都不活了嗎?
這些年供他讀了七八年書,家裡的銀子都花了,可是連個童聲都沒考上。我瞅著你三哥也不是那料。”
“與其等你三哥將來做大官兒,還不如咱們把日子過好,吃飽肚子。”
這本來就是姜小暖的心思,原主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本來家徒四壁,一個個兒子不爭氣。
但凡有一個兒子能支撐起這個家,那麼老三讀書也就讀書吧。
現在家窮的叮當響,眼看著日子都過不了了,還要讓老三讀書。
反正無論原主怎麼想,她就是這麼想的。
有什麼能力做什麼事兒,家裡都快窮死,還讀什麼書。
可是家裡就那一畝地,就算是三個兒子全趕到地裡去幹活兒,恐怕也種不出這一家這麼多張嘴的糧食。
姜小暖看了看一畝地一間破房,外加500文,這就是家裡的現狀。
忽然有點兒頭疼。
這還真是一窮二白,雖然說能從老公那裡要物資來補充,可是她不想把這些物資喂這些白眼兒狼,這些白眼兒狼好吃好喝的養著,那更得把心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