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66
九月底, 沈孝一封彈劾奏章, 揭開了洛府三縣被淹的事情,朝堂裡登時就亂了天。
洛府郡守高進當場被戴上枷鎖, 鋃鐺入獄。派人抄家時,更是抄出了無數財富,都是他搜刮的民脂民膏。正元帝大怒, 立刻就下了斬立決的命令。在太原府橫極一時的高氏家族就此敗落。
工部左侍郎崔進之因隱瞞災情, 欺上瞞下,但又念在他全力賑災的份上,功過相抵, 正元帝沒有把他下牢,只是將他身上的官職一擼到底,崔進之徹底成了一個白身。
一個洛府郡守高進,一個工部侍郎崔進之, 都是東宮的人。
縱然崔進之咬牙,一肩把洛府受災的罪責全力扛了下來,把太子摘了個幹幹淨淨。可太子識人不明, 用人不當這個過錯是怎麼都掩蓋不掉的。
含元殿殿門緊閉,正元帝和太子說了什麼無人知曉, 只知道太子出殿門時滿臉灰敗,身體抖如糠篩。
次日就傳來訊息, 太子被罰禁足東宮,反省三月,斷了和外界的一切來往。
朝堂大驚。
後宮裡皇後替太子求情, 正元帝竟直接就奪了皇後的鳳印,皇後脫簪請罪,閉宮反思。
安樂公主也進宮替太子求情,可向來受寵的她,竟然都被皇上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通,據說公主是哭著出宮的。
自兵部之後,工部再次被大換血,太子安插進工部的人全都被清洗幹淨。
斷了崔進之這個左膀右臂,又相繼丟了兵部和工部兩大勢力,太子如今的地位是一落千丈。
朝中隱隱傳言,陛下已生出了廢太子的心思。
而釀成這一切風暴的始作俑者沈孝卻知道,陛下暫時還不會廢太子。
洛府郡守高進抄家時,抄出了不少孝敬東宮的證據。可皇上硬是像個睜眼瞎,將這些證據壓了下去。三縣被淹,只是換來了東宮三個月禁足。
陛下對太子的父子之情十分濃厚。
東宮的事不能急,沈孝知道,目下當務之急不是爭權奪利,打壓太子,而是快速賑災,排查沿岸隱患,減輕災情範圍。
河南道光是洛府一地就暴露出了這麼大的問題,黃河沿岸不知還有多少蠹蟲在腐蝕著河堤。
可工部大換血,正是群龍無首的時候,誰能領著工部去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