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連經過十天的訓練早已有脫胎換骨的跡象,不僅是軍事技能和身體素質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那股子氣和勁,越發向著精兵的方向發展。
這些聞子吟都看在眼裡,心裡的計劃也一步步成型。
但聞斐就有些羨慕了,幾次開玩笑說要把手下的兵讓聞子吟一起訓練,但礙於國軍的規定只能無奈放棄。
第二天,聞子吟就驚訝地發現,九連的小崽子們開始喊她聞姐,不喊連長了,那個15歲的小炮手最活潑,食堂吃飯的時候還湊上來吃飯聊天。
“聞姐,你啥時候教我□□啊?”
聞子吟有一次誇了他一句手感好,適合狙擊敵人,這這廝就給惦記上了。
他指的□□是加裝zf41或zf42瞄準鏡的98k□□,這是聞子吟所在的國軍跟德軍進口的,以貴金屬作為交換。
但是這種槍成本高,實用性也不算高,命中率遠遠低於真正的□□,因此國軍真正配備的人很少,聞子吟倒是有一把,正是直屬軍團的軍官都有的。
那把槍在聞子吟看來粗糙不堪,她僅憑自己從之前的小世界帶來的小手槍的命中率就能遠遠勝出改裝版的簡易□□,因此一直放著未曾使用。
倒不想被小炮頭給惦記上了,十五歲的小少年因著常年愛剃著光頭,腦門圓乎乎光溜溜的,還是連隊的炮手,因此被親切地喊他小炮頭。
“聞姐,你教教我嘛!我保證學得又快又好,把鬼子打得稀裡嘩啦的!”
聞子吟笑著拍拍他的光頭,沒說話。
北城這一場攻城與守城之戰,局面在一開始便註定了。
後世記載將其稱為民國時期日本侵襲華國,守城之戰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其過程和結果堪稱完美!
日軍損傷三分之二以上,而向來在日本侵襲下弱勢的國軍卻無一傷亡,只十來名輕傷,這資料驚爆了所有人眼球。
戰鬥結束後,幾天時間這場戰役便透過各地的新聞報社傳了出去,給一片低迷的華國帶了一絲有力的生機。
這一個巴掌拍得響亮又漂亮,國人知道了,原來我們也是會贏的!不僅僅是被動捱打,也不僅僅是要依靠人命去堆砌的勝利!
他們高興極了,大街小巷地歡欣鼓舞,連著那些擔心害怕什麼都不懂的老百姓都知道,他們打了勝仗了,打得鬼子七零八落,還沒人犧牲!
報紙上洋洋灑灑地介紹了聞子吟,書香家庭,大哥軍校畢業,目前是北城的最高長官,領一團之職,在北城這場戰役之前,險些失守後被妹妹聞子吟所救。
報紙介紹的非常詳細,重點分析了北城的重要性和這場戰役的奇跡,全國人民都認識了這個剛上任剛從軍不久的16歲少女,他們多了一名優秀的抗日戰士!
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就是勝利的訊息,被壓迫的人們,他們每天都在渴望勝利!
有知名作家和名人在報紙上公然寫道:“這一場戰役,漂亮而有力量,聞子吟是誰,這不重要,她的性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帶著北城勝利了,這才是最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