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這麼一戶人家,竟然出了個中瞭解元的舉人老爺,這可不單單是祖墳冒青煙了,怕是冒火了吧,這麼旺!
聞家人回過神來,聞老漢的平日裡最寶貝的煙杆子都掉了地上了也渾然不覺,他作為一家之長,跨步上前,邀請報喜的眾人進來吃杯茶水。
這事報喜的也樂意,吃口解元家的茶水,沾幾分福氣,茶水好不好喝不重要,重要的它這是新出爐的解元家的茶水,那就是不一樣!
聞婆子也有點經驗了,見老頭子招待了眾人,連忙回屋去,拿了紅布,又從罐子裡頭取出一小塊碎銀子,約莫半兩,這是她孫女臨走前給的,說若是有人上門報喜,便用紅布包裹上一小塊給人家。
當時聞婆子還琢磨不定呢,既不懂這是啥意思,也嘀咕著這半兩銀子太大,能用半年呢,她小心翼翼地存了起來。
然而今日接到這麼個喜訊,報喜的人千裡迢迢的過來,又是敲鑼又是打鼓的,態度還特別好,她心裡別提多舒坦了。
再是沒有不樂意了,多威風吶,她這輩子最威風的就是有這麼個寶貝孫女,從小到大的就是聰明還本事,淨給老聞家爭臉了,方圓百裡的都沒她孫女出息!
回到堂屋,報喜的人還沒走,被聞家人拉著問東問西,他們最關心的不是自家寶兒給家裡掙了多大功名,而是許久未見寶兒,對她的近況特別著急上心。
又想著她一個女娃娃在外頭跟著那些兒郎們爭功名,考科舉,就覺得心疼到不行。
“這您不必擔心,我過來時,可是聽說了,這放榜後舉辦的鹿鳴宴裡面咱們聞解元豔驚四座,幾位大人輪番考校,對答如流不說,更有多名學子輪流跟解元磋商學問,咱們的解元大人絲毫不落下風,穩穩一騎絕塵,同行的學子們都紛紛拜服。”
“聽說咱們巡撫大人和翰林、內閣學士眾位大人都對聞解元很是欣賞,當眾便誇了好幾句,您就不必擔心了,眾位大人都是惜才的,想必解元此時已經去了京城路上。”
聞家人安靜聽著,聽到誇他們寶兒的,都紛紛目露自豪,目光發亮。
一聽寶兒大老遠的直接去了京城,思及她年紀尚小,都有些不放心,聞子吟的生身母親,蔣氏抓著那報喜官問道:“那寶,子吟可有人結伴而去?路上可會安全?”
聞家人問題多,還盡問些瑣碎的事情,然而看在解元面子上,報喜官半點不耐都沒露,反而笑著安慰:“我聽說府學也出了兩位舉人,是解元的師兄,想必是一起結伴上京了,況且朝廷每逢科考時都會沿路加強巡邏和安防,想來是不會有問題的。”
報喜官又坐了,收了聞婆子遞過去的紅包,帶著人回去了。
而聞家大院才開始熱鬧起來。
這間大院是重新蓋過了的,比之前的小土屋要好上許多,寬敞明亮些,因著家裡本就人多,蓋得大了些,即使一二十幾個人在堂屋裡也不嫌擠。
那些報喜的走了,村民和圍觀的便上門來湊熱鬧。
“寶兒又中榜了?這次可是舉人老爺呢,聽說那可以當官哩,官老爺,可真是了不得了!”
“咱們是誰?那可是縣令知府大人都誇獎過的,自從寶兒考了秀才,咱們村的女郎們行情名聲都好了起來,連鎮上的都來求娶,這才是有本事的!”
自從聞子吟參加了科考,還考出了名堂,這大陽村的村民便莫名地開始重視起自家的女孩來,雖說不明其意,但是他們隱約覺得,女郎不一定得在家幹活嫁人。
女郎可聰明著呢!半點不輸給兒郎們!
不信?瞧瞧人家村長家的女郎,從五六歲起,就一直讓人驚訝,一路中榜,先是考了童生再是小三元秀才,如今又中了頭等的解元舉人,還能有啥做不到的?
因而村民們都將目光放在自家的女郎身上,要知道寶兒為什麼能這麼厲害,這麼成功?那還不是聞家疼她,肯費銀兩送她去上學,他家男娃子都沒錢上學,就她一個女娃娃能讀書識字,這是為啥?
還不是因為肯下力氣培養,聞老婆子有眼光,慧眼識珠,她爹聞大郎也疼閨女,賺錢給她上學堂,這都是眼光好,若他們知道現代一個詞,就會說,這叫會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