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選擇,抵抗。
當人類發現自己已經無可奈何的接受了恐懼感,也無法將其驅逐的時候,便會在逆境中産生一種強烈的排斥性心理。
有人說過,當恐懼到達極限的時候,便會衍化為憤怒!
面對讓自己無法抵抗,讓自己恐懼的情況,有些人往往會放手一拼,想要跟他所能夠見到的一切去“同歸於盡”。
第三種選擇,承受。
這種情況下,人類的心中會産生極度絕望的心理,會默默的接受恐懼感,並導致自己精神崩潰。
無論是這三種選擇的任何一種,都不是蘇林夫子)所想要的。
第一種選擇,普遍被成為心志堅定,實則卻是自欺欺人,他們不相信會有意外發生,並堅定這個信念。
第二種選擇,被世人稱之為勇敢,但它並非是真正直面恐懼感的一種表現,反而它是比第一種選擇更加弱勢的自暴自棄。
第三種選擇就不必多說了,它是妥協,是放棄自己。
然而,面對恐懼會出現三種選擇,但當恐懼感出現之前,該如何去消除它?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有兩種依靠,第一信仰,它讓人相信絕望不會來臨。
第二,實力,在人類擁有了絕對的實力之後,他們心中的恐懼便會隨之減少。
當這兩種情況都失去的時候,該如何應對?
此時蘇林能夠完整體會到,當初夫子心中所想。
當人失去了堅定的信仰,和他所依靠的實力之後,當他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凡人時,便會失去對恐懼的消除能力。
夫子認為,這兩種依靠都並不完美。
真正可以消除恐懼感的,實際上是責任。
一個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處於危險狀態,她會毫不遲疑的選擇去直面那危險,寧願犧牲自己也要將自己的孩子救出來。
這個時候,恐懼被完美的轉化成了動力。
當恐懼感真正降臨的時候,那前面的三種選擇也並不完善,真正面對恐懼感的最好狀態,不是無視,承受,與妥協。
而是挑戰!
一名士兵第一次走上戰場面對敵人屠刀時,他心中是害怕的,甚至有想要逃跑的沖動。
但當他多次走上戰場,多次去挑戰自己的恐懼心裡的時候,他會漸漸的習慣血腥味和殘忍的屠殺。
然後他會知道,原來那一切,都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可怕。
如果自己夫子)失去了自己所仰仗的一切實力,當自己變成一個凡人的時候,自己是否還有勇氣和擔當,去面對邪惡與絕望?
正是責任與挑戰,讓自己能夠坦然面對恐懼,不懼怕它,不放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