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年的秋收,對於劉家村的全體社員來說絕對是喜訊頻傳的一年,是累到癱也滿心歡喜的一年。
苞米和黃豆間作的地裡豆莢密實長得好,隔著六七行種兩行的苞米也因為夠通風的關係,棒子長得大、籽粒飽滿上得成。一畝地黃豆的產量能勾上四百二十斤左右,一畝地的苞米更是突破了以往的六七百直接到了八百多。
早苗的苞米、土豆間作也收穫多多,起了土豆、扒了苞米後,重又種上的大白菜已經開始包芯,眼瞅著一年三熟勝利在望。
當然最可喜的,還是那金黃色的滾滾稻浪。
高挑的稻秧子被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空氣中都泛著淡淡的稻香。
以往十年九不收的澇窪塘子變成了高產的稻田地,滿地的金燦燦的稻穗無言地訴說了劉守仁這個劉家村生產大隊一把手的堅持與成功。
這巨大的成功不但讓附近村鎮、縣、市級領導親自到場觀看、參與了收割。甚至引來了省報的採訪,一篇題記為一場銳意改革的偉大成功、變廢為寶的神奇過程,配圖是連綿豐收稻田和稻田中滿滿豐收喜悅社員們的報道被刊登在頭版頭條的位置上。
不僅讓劉守仁和劉家村生產大隊再次聞名全省,也引領起了一股子澇窪塘子改水田的風潮。
因為劉守仁客觀公正的講述,在劉家村生產大隊成功旱改水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幾名下放人員也都得到了各自應有的獎勵。表現最為突出的魏來、吳昊和另一名當初去了養豬那邊的馮安淮更是直接當作專業技術人員借調走,成了十里八鄉村鎮級領導爭相討好的存在。
原本這些年沒遭受到額外的搓磨、排斥,還住上了轉房、當上了教員,被各種名義下放的十人都已經暗自慶幸自己的好命了。
結果這秋收一過,旱改水之後達到畝產八百斤的稻子告訴他們,這生活還可以更好。
緊握著手裡被髮下來的布票、糧票和肥皂票、暖壺之類的獎品,十個老少爺們竟然齊齊紅了眼眶,哽咽著對劉守仁珍重鞠躬真誠無比地說了句謝謝。
劉守仁趕緊搶步上前,扶住了自家老丈人為首的十人:“大傢伙快別這樣,我只是做了我分內之事,可當不起諸位這聲謝。畢竟幾位叔伯兄長們在這河工和旱改水中作出的卓越貢獻那是有目共睹的,這份功勞,諸位名至實歸。真要說謝謝的話,也許咱們大家夥兒都要感謝小妹和我那妹夫。畢竟要不是兩位專家,我也是不敢上手這麼老大的工程呢!
然而這專案要是沒有啟動的話,咱們所有人就是滿肚子才華都沒了那個用武之地對不對?
就是找大家夥兒集思廣益,那都是我家小妹和妹夫給指的明路呢!
至於我麼,了不起就是實話實話沒有貪佔了諸位的功勞為己用。理所當然的事情,大家可別謝來謝去的臊我。”
“提建議的劉專家和連專家該謝,啟用了咱們的大隊長你也更應該謝呢。不然就我們的身份,想要出一份力都不容易啊!”長長打了個唉聲後,馮安淮鄭重說道:“就因為劉專家和連專家的提議,大隊長你的銳意改革、公正無私。才能讓我從個下放勞動人員搖身一變,成了被人尊敬的技術員。這份大恩大德,我老馮心裡永遠銘記著。
雖然依著您和兩位專家的身份、能力未必有用得著咱老馮的地方,但我老馮眼裡你們三位就是此生恩人。以後但凡是不違反國法道德的事兒,有需要您三位都可以儘管開口,我老馮保準兒赴湯蹈火沒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