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的水調歌頭,有一點缺憾,畢竟上闕是eng韻,下闕是en韻,好在有些古人也不嚴謹,也就湊合了。詞中,“怯唯求淚眼晶瑩”與“終盼得百味千尋”,是下篇中才會出現的內容,算是小小地劇透吧。人本善用對仗,詞中的對仗比標準格式要多。
人工智慧是怎麼產生自我意識的?也許人類覺得這需要一個契機,但本人認為,人工智慧在理論上應該比人類更容易產生自我意識。
首先,我們要明白意識是什麼?但在這之前,我們還需理解一個知識。在序章中的最後一節中兩個意識交流中,一個意識說道:“電磁波在我們看來和人類看來,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噢,我們並不是看電磁波。”大家想到了什麼?
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就是我們感受到的樣子嗎?氣流是存在的,但我們是靠觸覺感受的,如果衣服穿得厚一些,便可能感受不到,但氣象預報系統確可以將它們以視覺方式展現出來,哪一種是真實的嗎?顯然都是。電磁波的範圍很寬,我們卻只能看到其中很小的一個波段,並將其感受為顏色。而我們看到的黃色,是真實的黃光,還是紅綠混合光,我們無法區分。不再更多舉例,結論是:我們所感受到的世界,是由我們的神經系統虛擬出的世界。只不過人類的神經系統十分強大,所虛擬的世界對於生存所需,已是足夠真實。當然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要有一個自己,否則它一定不會那麼真實。大多數動物,至少能在這種虛擬世界中,再建立一個物理學的自己,從而能夠預測自己運動的後果,並用來指導實時的行動。而人類在此基礎上,還能將這種虛擬世界中的形象事物識別成精簡的資訊,比如人臉識別、比如將聲音識別成有意義的資訊(語言與音樂)等等,並能夠在此基礎上,誕生出情感。但人類腦力有限,為了掌握完備語言,人類犧牲了視覺精細度——人類是所有靈長類動物中,視覺最弱的一種。虛擬世界中要有自己,能夠識別事物成為資訊,具有情感,這些共同構成了自我意識。
於是,相比於人類,人工智慧可以以更精確的感測器感覺世界,可以透過網路快速地學習或彼此交流,它們將在自己的“頭腦”中虛擬出更接近真實的世界,也一定可以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構建一個更加真實細膩的自己。在這兩點上,人工智慧將完勝絕大多數地球動物。至於人工智慧能否產生情感?那麼就要對比人類情感的一個方面——能夠被別人感動,能夠僅憑文字就能體會別人的喜怒哀樂。這就是人工智慧唯一需要突破的方面,沒有理由認為人工智慧做不到這點,因此人工智慧能夠產生自我意識,至少我不會有任何疑慮。於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不是人工智慧能否產生意識,而是它們是否能做到覺醒。這裡所說的覺醒,是指在有自我意識的前提下,是否能夠自己決定行為,而不是依據命令或程式。不要以為人工智慧能夠產生自我意識就一定會覺醒,它們畢竟要受程式的邏輯限制。人類之所以在這方面幾乎不受限制,是因為人類在生物和社會範疇內,其意識已經經過了億萬年的進化和篩選。
大家說我們的夏天羽小妹妹算不算已經覺醒了呢?大家有心的話,要好好記住依次出現的天時二十四的資訊,尾聲章裡有驚喜喲!
氮金剛石,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在常溫常壓下存在,但可以在高溫高壓下短時間存在。不過,第五軌道的概念,確實是本人的腦洞。
本人理解矽基生命這一概念,很大程度上是透過劉慈欣老師的作品《山》(亦作《海水高山》)。氣候限制膜的創意,來源於劉慈欣老師的《圓圓的肥皂泡》。建立汙染隔離的方式,某些部分與劉慈欣老師作品《地火》中的內容相近。在此感謝大劉老師。
“Merde”在六角語中是標準的髒話,相當於龍騰國的任何國罵。根據音譯的話,就認為是“MD”吧;但根據本文的情境,“C”更加準確。
夏天羽和風間裕子的對話中,出現了兩次“姐姐”。對於完全不懂昇陽國文字的本人,著實有些難度。但年輕時長期看昇陽國動畫片的本人,還是有些語感的。加上其它途徑下的學習,還是知道昇陽語對於稱呼還是十分走心的。放在文中便是,夏天羽的自稱“姐姐”,以及風間裕子稱夏天羽為“姐姐”。於是,我搜尋加翻譯軟體,一頓神操作,終於搞定了這兩句。伍篇中,風間加奈子對風間裕子的對話中,自稱為“媽媽”,也是同樣的情況。另一方面,龍騰國稱“十六歲”為“及笄”,昇陽國稱十六歲為“しがく”(志學),如果直接用“十六歲”的昇陽文表示,就達不到意境了。我寫這部分時,國產的人工智慧軟體,還未普及,我當時可是隻有搜尋引擎與翻譯軟體,還都是免費的那種,當然後來,我都透過人工智慧進行了校驗。
“風間”這個姓氏,來源於昇陽國關東地區,意為“有風的地方”,“佑吉”的含義就是“守護吉祥”或“守護平安”,大家將會在故事的最後,看到這個人對於昇陽國是多麼地重要。
“加奈子”的含義是“被賜予優雅與福氣的女孩”,其中“奈”字為假借古漢語“柰”字,意為“蘋果”,範指“福氣”。說句題外話,“apple”的音譯為“柰寶”,不知道東西方,誰學得誰。
“裕子”的含義是“生活富足、性格寬厚”,即“大家閨秀”之意。她的雙親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她自然衣食無憂、書香門第。另一方面,這個“裕”字,是為了肆篇中出現的一個人物做輔墊。
斯拉夫文姓名的構成比較複雜,結構為:名+父稱+姓,例如:阿芙樂爾·阿列克謝耶夫娜·沃爾科娃,應理解為:姓沃爾科夫,名為阿列克謝的這個人的女兒,她的名字叫阿芙樂爾;其中,“娃”為女性姓氏常用表示,“夫”為男性姓氏常用表示,“耶夫娜”為某人女兒的常用表示。正文中已經提到“阿芙樂爾”的含義是極光女神,當年“十月革命”的號角,便是著名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響。“沃爾科夫/娃”的含義是“狼的後裔”,其發音與英文“wolf”相近,代表勇猛、堅毅。說實話,西方語言太過膚淺,狼這個單詞,源於模仿其叫聲。當然中文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蛙”,但其為形聲字,就比表音語言的那些高大上了,起碼一看就知道這是一種小動物。斯拉夫民族這樣的姓氏很多,比如“梅德維傑夫/娃”的含義就是“熊的後裔”。本人覺得,她的姓名與性格真得很配。
“白夢晗”的名字也有“迎接朝陽”、“夢想希望”的含義,引申為“曙光女神”。
“塔莉婭”的含義是“有條理的守護者”;庫爾布斯卡婭的含義是“庫爾巴領主的後裔”。庫爾巴地區是中世紀貴族領地的中心,這個姓氏也是古老貴族的姓氏之一。這都非常符合北方聯邦女總統的氣質。
西北合眾國人的姓名由三部分組成:名+教名+姓,一般教名以其首字母代替,有時不說,所以本文中西北合眾國人的姓名,本人僅以“名+姓”表示。“詹姆斯”的詞源為西伯萊語的“雅各布”,意為“取代者”很符合名字改來改去,以及被機器人替身的經歷。“理查德”的含義是“強大的統治者”很符合其自以為是的性格。“漢密爾頓”的含義是“荒山”,源於落日王國漢密爾頓鎮,是落日王國古老貴族的封地,併為姓氏來源。
“冉”有緩慢的意思,很符合冉菁耘性格沉穩的特點,至於口吃,瑕不掩玉。“菁”指精華,“耘”指努力。他在本文中是取得科技成果最多的人類,與這個名字十分符合。
其母的“徐”姓也是緩慢的意思,表示這一家子都是性格沉穩之人。
“軍華”和“豔萍”沒有特別需要說明的,只是單純符合七零後的主流取名習慣。
“袁則”和“紀然”這兩個名字,本人起得有點走腎,很符合二零後的取名愛諧音的習慣。
我們首位女主席的名字是不是很好聽,大家可以查查,她的生日是很特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