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釣魚法!這是洪濤對自己研究成果的稱呼。每次去後海邊上釣魚,他的收獲都比別人多。別人上兩條,他就上四條,別人釣不上來,他就萬花叢中一點紅。再加上他那張破嘴,不釣魚的時候就圍著後海轉圈,看見誰在釣魚就上去指點指點,很是煩人。
不過時間長了,經常在後海釣魚的人裡就有眼睛賊、腦子快的,他們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洪濤上魚多的地方就有兩個,不管是手竿還是海竿,只要在這兩個地方,他就收獲頗豐,離開這兩個地方,他那個什麼科學釣魚法就基本等於扯淡了,該不上魚照樣不上魚。於是這兩個靠近他家門口的地方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只要他不在家,這裡一定不空著,但是等他回來了,大多數釣魚人也懂事兒,人家做的窩子還是留給人家自己用,不招這份嫌棄。
但也有人不懂事,比如今天這位就屬於不懂事兒的那一類。而且這類人還不是一個兩個,洪濤拿他們還沒轍。因為這些人都是後海邊上的老住戶,甚至比洪濤家在這兒住的時間還長,說是看著洪濤長大的也不為過,洪濤就算再混蛋,也不能因為釣魚這種玩的事兒和人家急眼,更不能像對待同齡人一般依靠武力把人家轟走,唯一能做的事兒就是用嘴擠兌擠兌人家,或者把地方先佔上。畢竟這裡是自己家門口,近水樓臺先得月嘛。
“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靠著年輕腿腳快,洪濤呼哧帶喘的算是把自己的釣位守住了,比那位中年人快了五步,坐下之後還得哼哼著歌氣人。
“你竿呢?沒竿釣什麼魚啊?讓一邊去!”中年人還不太甘心,指出了洪濤違規之處。
“嘿嘿嘿……瞎子叔,您往這兒看,咱今天用手把線了,誰規定手把線不算釣魚的?”洪濤看見中年人氣急敗壞的模樣,樂得都快把包子吐出來了,沖自己兩腿之間指了指。一根細細的魚線一頭系在他的馬紮上,另一頭順著岸邊沉入了水中。
“我說你能不能學點好啊,你說你爸那麼個好人,怎麼就養出你這麼個活土匪來啊?你們家馬紮上是不是都綁著一根魚線,就不怕平時坐的時候鈎到屁股?”中年人算是沒脾氣了,只能挨著洪濤左邊放下自己的馬紮和魚竿,一邊整理一邊埋怨。
“這叫有備無患,我平時都穿著鐵褲衩,不怕!接著……”洪濤才不管別人怎麼說呢,他先得喘口氣,剛才這一頓跑真差點得了盲腸炎。抽根煙先,不光自己抽,還給那個中年人扔過去一根。搶釣位的時候是敵人,戰爭結束了還是釣友,不記仇。
“你今天讓我過過癮成不?院兒裡有家人生孩子了,我給她弄幾條鯽魚下下奶,要指望我自己釣得哪天才能湊夠啊。”中年人接了煙,自己給自己點上,開始和洪濤說軟話。這孩子是個順毛驢,吃軟不吃硬,凡是和他熟悉的人都知道。
“您家住婦産醫院裡吧?我記得上個月您也是這麼說的……”洪濤不太相信中年人的話,斜楞著小眼睛表示鄙視。
“我知道一個釣鱖魚的好窩子,晚上咱倆去下鈎子,說不定能上來個大個的,讓我們家門口的小飯館給清蒸出來,喝兩盅怎麼樣?”中年人一看沒矇住洪濤,又換了一個藉口。
“這還湊合……手竿的窩子歸您,海竿的窩子歸我。您先釣吧,我去拿竿子……”後海裡有鱖魚,個頭還不小,洪濤小時候就知道,只是隨著下粘網的人越來越多,鱖魚就越來越少了,很難釣。不過鱖魚這個玩意在水裡是有勢力範圍的,不像其它魚那樣四處亂溜達,它找準了家之後,就只在附近水域裡活動,誰能知道哪兒經常有鱖魚出沒,釣上來的機會就會大很多。
洪濤之所以能在自己家門口上魚率奇高,和他的科學釣魚法確實沒什麼大關系,而是和錢有關系。難道說魚也貪財?差不多吧,它們不是貪財,而是貪吃。古人不是雲過嘛,人為財死魚為食亡。
從洪濤上中學的時候開始,就琢磨出一個能提高自己上魚機率的笨辦法,別看笨,但很管用。那就是每天都往同一地方扔點糧食,比如大米、黃豆、玉米粒之類的,久而久之,魚類就習慣了來這裡找食物,這片水域也就成了魚類每天必須經過的地方。再在這裡下鈎,掛上味道更香甜的魚餌,上鈎機率不大才怪。
等洪濤上了大學,尤其是大四接觸到了音響工程之後,手裡閑錢就多了起來,於是他就買了一個大木盆放在院子裡的陰涼處,買來幹玉米豆放進去用水泡上,過不了幾天就能發芽。這種發了芽的玉米豆鯉魚草魚最愛吃,這是他多年喂魚總結出來的經驗。
要想魚上岸,得拿糧食換!這麼多年的連續不斷投餵,估計扔進去的各類糧食沒有十噸也有五噸了,整個後海裡的魚恐怕就沒有沒吃過洪大善人舍的粥的。當然了,也不是白吃,魚兒付出的代價就是小命兒。費了這麼多功夫、這麼多錢財,洪濤當然不樂意讓別人白撿現成的,這一遠一近兩個窩子他看得無比金貴,只要有時間就像老母雞護窩一樣護著。而且這個秘密他誰也沒告訴,每次投餵的時候都是藉著游泳用塑膠袋偷偷把玉米豆帶下去的,在水裡撒完了再游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