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洪濤的社會交往太複雜也太廣,上到官員、下到販夫走卒全都有涉及,光靠這十多個人累死也查不過來。
至於說警方,他們倒是人多,可是按照程式來的話三個月、半年是它,好幾年也是它。因為線索太少、案情太模糊,很多東西都不能公開。下面的辦案人員全是人精,類似的事情他們見得太多了,你糊弄他們他們也糊弄你。
這些人一旦失去了主動性,那結果就是扒拉一下動一下,屁大點的小事都要請示彙報,只要沒有直管領導簽字,誰也不會去貿然行動。
可是有些事兒領導心裡也明白,除了少數幾個利益相關人員之外,誰樂意為周家沖鋒陷陣呢?然後就是各種扯皮、推諉,反正能不自己簽字就不簽,能怎麼躲就怎麼躲。
舉個例子,市局裡曾經有人提出過突破口應該選在唐晶和費林身上,要把洪濤這個兩個小弟先找個藉口抓起來高壓審訊。就算找不到洪濤在哪兒,至少也能再給洪濤身上增加點罪名。
這個建議其實挺靠譜的,可是讓誰去辦誰都不樂意,理由更正當,下面的辦案單位提出讓分局領導下發正式檔案。分局領導一分鐘前還慷慨激昂的做動員呢,一聽說讓自己負全部責任立馬就溜肩膀了,開始向市局要檔案,然後轉發一下。
市局肯定不會下這種檔案的,嘴上說說沒關系,但這種事兒打死也不能落在紙面上。萬一哪天風向變了呢?誰下達過這種命令誰就等著當大糞坑吧,所有屎盆子都會扣過來。於是大家就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喊聲一個比一個大,會議開了一個又一個,就是沒人動真格的。
越是這樣下面的具體辦案人員心裡就越明白,這種案子誰也不樂意管,裡面的彎彎繞太多,誰也看不清全域性,就算你想拍馬屁都不知道該拍誰的。
至於說部裡,自打下發了一個內部通緝令之後就再也沒下文了,更多精力全放到了迎接國慶獻禮上。每年這個時候總要把各部門手裡的案子統計統計,看看有哪些可以在國慶節前結案的,再弄出一些文案、影片資料,就算是一年的工作彙報了。國家過生日,自然要挑好聽的講,有啥問題等過完節再說吧。
但人算不如天算,今年的國慶節註定祥和不了,有人非要在國家過生日的時候添堵。誰呢?最先是兩家香港外資英文報紙,然後很多當地報紙也跟著轉載成中文,沒幾天就上了電視。啥事兒呢?都是一個事兒,冤案!
亞洲華爾街日報的題目是《一名網監處長炮製的假案》,裡面詳盡的描述了微點案的大部分過程,甚至連每個參案人員大概做了什麼都有提及,人名雖然不是真的,可有心人只要對照一下立刻就能知道說的是誰。
一向作為灣灣口舌的萬人日報說的更狠,它除了轉載了案情之外,還加了很長一段評論文章,從錯案引申到了政治領域,自然是借機一頓猛噴。
其它報紙基本都是轉載,有發了就不管的、也有跟著評論的、更有借題發揮的,開始擔憂這種權利濫用情況以後會不會蔓延到香港,畢竟一國兩制不是永久,而是有期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