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一道道戰報,紫川臨深深的嘆息:“王候霸業,將士枯骨,婦孺眼淚!”
無論是帝國軍還是叛軍,他們都是帝國的子民,是家庭的孩子,父親,丈夫,每日成千上萬的陣亡,也就意味著成千上萬個家庭失去支柱。
“自陛下登基以來,我軍取得藍城之捷,道崑山大捷,卡丘大捷,旦雅一戰殲敵五千,再戰殲敵萬餘,此皆賴陛下天威,臣等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朝會上百官上奏,一片歌功頌德聲。
“死了這麼多人,朕不知喜在何處。”
皇帝陛下的反應出乎意料,百官瞬間噤若寒蟬,不敢再作聲,數十人在的乾坤殿,靜的落針可聞。
首席大學士白川看殿中氣氛沉悶,從坐位上起身道:“陛下憐惜士卒百姓,真一代仁君也,然打仗,終歸是要死人的,陛下您元氣還未複,不要太過傷懷了!”
“朕知道,戰爭難免要死人,可這樣下去,何時是盡頭!
傳旨許德贊和英木蘭,前線暫停進攻,朕要去長和城與流風赫一會。”
“叛賊流風赫泯滅人性,陛下身系天下安危,萬萬不可輕率犯險。”
“長和距離帝都千裡之遙,早前陛下為來親王療傷元氣大傷,此時不宜遠行!”
“帝國朝政紛繁多變,陛下初登大位,正是治政安民之際,豈可輕言離都。”
……
百官諫阻,紫川臨卻是聽不進去,森然的目光掃向在座的群臣,群臣視之不敢言。曾經的那個隨和好酒,嘻哈玩笑的少年,不知不覺間竟已有了這般威嚴。
“朕去長和期間,一切政務由大學士白川裁決,遇有特別重大事件,可送前線朕批。望眾卿同心協力,報效帝國,不負朕望。”
兩天後,許德贊收到紫川臨的私信,派人前往長和城商議暫時停戰。
持續不斷的戰鬥,慘重的傷亡,士兵們已經有了厭戰的情緒。聞訊後,流風赫當即表示同意。
戰場上,兩軍互有勝負,這得自於自己的全力指揮,十數天下來,許德贊已經用馬刀證明瞭,他無愧於紫川臨的信任,無愧於名將的稱號。戰場上的這些勝利得自於自己的全力指揮,但這種戰術上的勝利很難扭轉自己的頹勢。
十二月中旬,紫川臨駕臨前線,三軍將士無不大振,紛紛上表請戰。
藍城統領杜亞風道:“遠京、旦雅,河丘皆與藍城鄰,三地同叛,臣未能有所察覺,罪也,臣請陛下給予臣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卿戰心可嘉,然朕更希望能化幹戈為玉帛,此來是尋求和平解決事端,卿且按兵待命。”
許德贊是自己人,在公眾場合,他既不會問詢,更不會請戰,等到歡迎儀式後,卻也覺得紫川臨的想法太過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