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槍陣中爆發出一陣震天響的呼喝聲。連那些緊張到滿頭大汗手腳發麻的基層軍官都聲嘶力竭大喊著給自己鼓勁。燕王在一輛望樓車的車廂上用高倍望遠鏡看著戰果也很是欣慰。畢竟冷兵器時代戰兵的素質最大的一個要素就是紀律,所謂刀斧加身巋然不動。特別是前排的長槍兵更需要視死如歸。張璟給出的戰陣方案中,橫排有大車佔據一半,長槍兵在大車間佔據一半。充分利用大車的防護力和後排弓箭手的遠端輸出。這種還不是真正的偏箱車戰術。主要是時間來不及了。這些個大車也都是張璟在燕王接到聖旨後連忙改造的。三天時間就改造了兩百多。全部都是四輪車,兩邊的車廂板可以放下。也可以把盾牌插上去提高車廂防護高度。這些盾牌都是使用者營寨寨牆加固用的。一米八的高度插在車廂底座上。盾牌兩邊有缺口,當組合起來的時候正好是個可以把火銃槍管伸出去的洞。用齊射火力打傷,不求精度。一百尺的距離基本無需瞄準。把火銃端平即可。
有人要問了,你都上火銃了怎麼還用弓箭兵啊?開什麼玩笑,一個弓箭兵培養需要兩到三年。而且弓箭兵的段時間爆發輸出比弩兵強多了。這就是為什麼整個冷兵器時代弩兵都沒有完全取代弓箭兵的緣故。那些戰爭遊戲裡面弓箭兵竟然比弩兵便宜真的不知所謂啊。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一個弩兵訓練也就三五天。另外一個必須使用弓箭手的重要原因是,一定距離上的吊射。幾乎沒有別的兵種可以取代。而這種吊射的威力很可怕,是自上而下的。就算是到了馬克沁時代也有類似的戰術。士兵還沒有發現對方陣地就被從空中掉下的金屬彈丸消滅了。
蒙古騎兵也沒有退縮,在馬上對射了兩輪後,離車陣也就五十尺了。這個時候萬戶一聲令下,馬隊分做兩隊就向軍陣左後跑去準備畫圓了。燕王此時手中小旗一舉,傳令官一聲令下。正面接敵的十輛大車上就想起了炒豆般的爆響。噼噼啪啪!一陣硝煙瀰漫在大車陣前。開始轉彎的蒙古騎兵這時候馬身是側過來的。彈著面積幾乎是正面的五六倍。打不中人也能打中馬。此時騎手中彈倒地不死也被後面騎兵踩撞致死。要麼掛在腳蹬上被馬拖著跑。馬中彈就直接翻到,騎手要麼飛出去,要麼被壓在馬下。這輪齊射幾乎一下子射倒了不下三五百騎看上去好像不多,但是正好在隊形變化的時候。而後續的騎兵在往前跑,前面的轉彎時候不斷的落地。這種時候就會亂起來。而騎兵陣型最怕的就是混亂。速度上不去就無法執行戰術。
這時候車後的民夫把火銃手射擊完畢的火銃換了下來,遞上了裝好了彈藥的火銃。三息過後槍聲再次響起。有一批騎手倒地,後續的騎兵開始要躲開地上的馬屍了。這時候衝擊的速度開始慢了下來。很多騎兵選擇早早的就進入轉圈的模式。而火銃不斷的射擊讓這次衝鋒草草的結束了。索林帖木兒鐵青著臉,看著幾個萬戶。
萬戶阿拉圖開口了:“同知,現在對方有兩支精騎在兩翼遊走,側翼突擊已然沒有效果,中軍衝擊又不利。如果全軍押上,側翼就會承受很大損失。除非不惜傷亡。這局面要麼撤軍,來日再戰。要麼全部壓上,看看兩軍哪家韌性更強。這個局面好難受啊。”<aiprotected]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戰士的歸宿就是死亡,草原勇士終歸要去長生天。苟活於世不是我們草原英雄的歸宿。阿拉圖,你領麾下衝擊明軍右翼。查干巴拉,你率麾下衝擊明軍左翼。請兩位全力以赴,畏首畏尾者、貽誤戰機者斬!中軍號令萬人敵分前後三隊準備衝陣。”索林帖木兒剛剛下完這道命令,兩位萬戶就撥轉馬頭去兩翼指揮作戰。
“前軍出動五千騎即可,其餘騎兵慢行。命掌旗官,大纛不動。”這個老六啊。還想著留後手啊。
對面的燕山衛中軍望樓上的哨兵大聲呼喊:“敵左翼展開!敵右翼展開!整體陣型緩步向我迫近。敵離我三里!敵離我二里!敵前軍陣型展開向我迫近。”
“命左右兩翼準備接敵!拋射機裝彈!弓箭手搭箭!火銃手檢查裝彈!長槍手架槍!”傳令官把燕王的命令一一發布。而大車後弓箭手方陣的後面。一百五十部拋射機依次排開,民夫把一個個圓形的火藥彈從包裝的柳條筐裡面拿出來。揭開導火索上的蠟封,再放回柳條筐並掛到到拋射機長端的掛鉤上。這個簡易拋射機和常見的投石車有區別。不是用重物來拋射。而是在拋射機的前面有個架滑輪機。擺臂一段的繩頭繞在上面。滑輪那頭的繩索被綁在一匹戰馬的馬鞍上。馬匹被騎手驅動,迅速的拉動繩索帶動擺臂。在擺臂被截停後,掛著的柳條筐就因為慣性而脫離掛鉤飛出去了。發力方式類似後世的玩具溜溜球。用這種主要是利用了混輪組。而這玩意兒在大明也能方便生產。拋射機主要的動力來源是馬匹。撤退時候拿走或者破壞滑輪組。敵軍拿到拋射機一時半會兒也搞不懂怎麼玩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敵兩翼離我一千尺!敵前軍離我一千五百尺!”望樓上的哨兵聲嘶力竭。
“弓箭手準備!火銃手準備!長槍手準備!”
“拋射機丙隊、丁隊以當前方向按八百尺角度發射!”傳令官的聲音的聲音倒是越發沉著。這火藥彈上的導火索在發射錢被拉燃。一般會燃燒十秒左右。這裝在柳條筐內火藥彈被髮射出去以後差不多一息兩百多尺的距離。八百尺也就是四息不到的樣子。正好敵騎兵也跑到大概的距離。當幾十個酒罈大小的柳條筐飛過來的時候。蒙古騎兵只是移動身體就能躲避。偶爾有運氣不好的被砸中落馬的。而大多數柳條筐都是掉在了地上翻滾的向前。而導火管呲呲的冒著白煙。誰都沒有注意。馬隊奔騰,泥土飛濺。蹄聲震天,戰意盎然!
突然,地上滾動著的柳條筐猛烈爆炸。發出了轟然巨響。火光中陶罐被撕裂,柳條筐被炸碎。摻雜在火藥罐中的礦渣、碎瓷片四散迸發。離得近的被衝擊波連人帶馬直接炸飛。離得遠的被彈片擊中暴露在戰甲外的身體。有的脖頸中彈。直接梟首。有些馬匹被擊中,騎手被掀下馬。運氣不好的腳掛在馬鐙之上。一時間幾個百人隊被炸的人仰馬翻。後續的騎陣只能繞開這些已經失去速度在原地轉圈的騎兵馬匹。而第二批柳條筐冒著白煙又到了。這批的導火索被截短了。在空中離地面幾尺的地方就爆炸了。不少正處在幾個騎兵的中間。頓時血肉橫飛。空中斷肢殘軀翻轉。兩翼騎兵的衝鋒竟然在離明軍還有五百尺的地方就被阻停了衝鋒。
燕王一下愣住了。這不是他要的結果。他是希望在蒙古馬隊衝鋒的路上不斷被明軍的遠端投射放血。然後再衝陣的時候失去穿透力。現在的局面就好像一個拳擊手緊繃著肌肉等待對手的打擊。結果對手在出拳的時候抽筋了。好尷尬。不過一代雄主到底是個優秀的軍事家。當時就令傳令官發射報信煙花。令兩側遊弋的精騎向敵軍靠攏。而拋射機持續發射。
而兩翼的騎兵好不容易繞開了被炸的失去行動能力的同袍,還沒組成隊形。再一波的柳條筐就又到了。嘭嘭嘭嘭嘭嘭!爆炸聲此起彼伏。一個炸點就是一個血肉磨盤。方圓三十尺內鬼神辟易。但是後續的騎兵在長官的催促下還在不停的向前。整個軍陣開始向兩邊擴充套件。本來是錐子一樣的鋒矢陣,現在變成了亂哄哄的一堆。眼瞅著這次的進攻又要無功而返了。中軍的騎兵這個時候上來了。兩翼的兩個萬戶索性就跟著向中間靠攏。一起衝擊明軍中軍。
討論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燕王看到這個情狀。嘴唇用力緊抿,雙眼微微眯起。須臾向傳令官下達了幾條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