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話說長樂郡那無道的國王將青華當做了延年益壽的仙根,欲食其肉、飲其血。為免百姓罹難,青華束手就擒,被五花大綁露出胸膛,刀斧手正要掏心挖肝,聞人語護主心切,隨即現出原形仰天長嘯。
堂上文武百官眼看那黑衣男子驟化獸形皆不免吃驚,可眼前是長生不老的靈肉,凡胎利慾薰心,哪裡還顧得上害怕?
說時遲那時快,聞人語一聲鳴震動九霄,霎時間黑雲平地而起,到處飛沙走石,伸手不見五指。天地震盪,幽冥道大開,牛頭馬面像是得令一般,領著打著“肅靜”“迴避”二幡的陰兵,不拜青華,不問聞人語,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一樣,拉著那不賢的國王便往地府去。
天道萬變,越鳥重生之日,青華立地成佛,別人沒聽到如來說話,並不代表如來沒有說話——那天如來傳音入密,叫青華從此於救度六道罪苦眾生,就此又傳下一詰:神獸悲鳴日,菩薩歸位時。
青華對如來所言始終一知半解,尤其是那“神獸悲鳴”四字實在難解,直到了這生死攸關的時候,他才終於後知後覺——當年越鳥一語成瀣,與如來所言正好相對。聞人語之所以成年之後久久不曾化身,更沒有露出半點神蹟,不是因為他生性愚鈍,而是因為他乃天地神獸,片言可以折獄,一聲鳴便可開啟地府大門,不到九死一生的時候,他是絕不會露出真跡的。
有道是凡胎障矇眼,不識因與果,正是此理。陰兵把那國王送回來的時候,他雙眼無神,兩股顫顫,沒挺過三天就死了。好在那當朝太后是個明白事理的人,見此便知青華乃神人,於是便頒下旨意,尊青華為國師,準他不入宮,不叩拜,不覲見。後來更是為青華大興土木,建了一座聲勢浩大的“越青齋”,明令禁止刀兵相擾。
此後百代,長樂郡皆視青華為仙,不敢叨擾,只是逢年過節獻些禮品果子。而青華則第二次得了如來的點撥,就此藉著聞人語的本事,日間度化凡人,夜裡便履行他地府之主的職責,與十殿閻王共理地府事。
“殿下快點醒來吧,我的辮子殿下還沒拆呢,我如今長大了,還缺個威風凜凜的名字,殿下為我取名吧……殿下……殿下睜開眼吧。”
世間想念越鳥的豈止青華?當年若非越鳥慈悲,只怕聞人語早就灰飛煙滅了,又焉能有今日這大顯身手的時候?越鳥於青華是妻,於聞人語則如母如主,此刻他如泣如訴,言為心聲,由此可見越鳥此去並非無牽無掛。這天地間仇是債,情亦是債,“了結”二字從何說起?
越鳥歿後的第一個二月二,佛母和青華同坐,她替越鳥起了兩壇酒,與青華邊飲邊笑。那天,佛母著酒杯告訴青華他不用擔心,說越鳥不日就會醒來,到時候他夫妻就可重聚。那天,佛母甚至還和青華一起暢享往後風和日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然而一年就這樣過去了,又一個二月二,青華親赴光明殿與佛母同慶,可佛母卻笑不出來了。她與青華同坐飲酒,杯杯敬故人,句句不論春。如今滿天都想知道青華在哪?在幹什麼?可這些佛母卻一律不問,她只是端來了兩壇酒,問青華最近飲食如何,睡得可還好。
“兒臣一切都好,菩薩無需為兒臣費心,如今菩薩常在雷音寺走動,若是兒臣的不是,連累菩薩不能靜心,倒是兒臣之過了。”
青華笑了笑,面上雲淡風清。自從越鳥復生後,佛母便經常成日泡在雷音寺裡,從前聽著讓人頭疼的經文如今倒也順耳了,香燭油燈,木魚念珠,心經也好,真言也罷,只要能讓她短暫地忘記憂愁,什麼都好。可青華說這話的時候,倒比佛母更像一尊菩薩,他彷彿已經無慾無求六根清淨,可內裡卻有掩不住的哀思——可他若真是得了大道,又何必日復一日地對著越鳥的軀殼盡訴衷腸?
“青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越鳥永遠不會醒來,你要怎麼辦?”
說來好笑,佛母早知青華與越鳥的孽緣,三千多年來她處心積慮生怕她兩人前緣再續,可天機萬變,生死有命,事到如今,她居然會為青華擔心。
“兒臣無去無從,自然是要在這裡等越兒醒來。”
越鳥的頭頂上有三顆羽冠,頸上的青絨如同龍鱗波光粼粼,胸前有一圈短羽,這些都是青華從前未曾注意過的。他不在乎越鳥醒不醒來,也不在乎越鳥是神是獸,他將面頰貼在越鳥頸上,感受著她微乎其微但凡心跳,可他明白,越鳥還活著,這對他來說就足夠了。
“青華!你可想明白了?越鳥是我的女兒,如今她活著,我便於願足矣。可你想要一個妻子,想要曾經與你仗劍世間的那個越兒,若她再不醒來,你當何去何從?”
若非真心憐惜青華,佛母倒也不用說出如此發人深省的話來——越鳥久久不醒,如今五族傳言紛紛,世間從不缺因登仙界而神遊天外之輩,青華又怎麼會想不到?
然而佛母始終低估了青華的誠心,她以為這世間只有她會包容不肯轉醒如同肉胎的越鳥,殊不知青華早就放下了執著,一顆心陳澈的如同赤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謂夫妻,便是同心同命,越兒遠離三界,我便自當取而代之。”
青華萬年之壽,除了血債,一切記憶都很恍惚,他是怎麼在孤寂中熬過萬年的,如今就連他都記不起來。對他來說,越鳥不止是紅顏知己,更不止是妻子而已,她是他生命的始終,是他這個水精的源泉。
“青華!你何必如此?如今越鳥在這世間唯一牽掛的就是你了!你莫要再執著了,放下吧!”
佛母捶胸頓足痛心疾首,越鳥與她有母女之情,從前她殫精竭慮幾千年,最終卻依舊難保越鳥。可越鳥死後,佛母卻陰差陽錯繼承了大明明王之位,即便只是暫代,即便來日天地還有變數,算盡天下的佛母,終於也得到了屬於她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