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櫻所在的院子,是個兩進大院,前後院加起來,一共二十一間房,正大門的門楣上,用金水刷了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秋意微涼。
蘇櫻坐在後院起居室的暖榻上,磕著瓜子,糾結要不要先回城,再有三天就小年。還要跟靜憲排戲呢。
但她實在不想挪地方。
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了安穩的感覺。
就像是在外飄泊了很久,終於到了家,到了一個什麼都屬於她的地方。
可以大聲說話,不怕別人會怎麼想她。
想吃什麼,不加思考的吩咐下去,不用擔心別人指責她,就她吃的好。
整個院子裡,沒有一個討厭的人,或是不想見的人。
孫嬤嬤小心地問她,以後是否常來住,若是常來,就再添幾個人。並說,院子裡的人,都盼著小姑奶奶來呢。
此時阿哥府裡,誰會盼著她回去?
蘇櫻想了一會兒,得出一個令她沮喪的答案:除了巧慧,再想不到其他人。而且還有人盼著她永遠別回去。
又思索了兩天後,又得出了結論:這是一個完全屬於她的地方;這種舒適又自由的感覺,才是家的感覺。
國公府是她阿瑪和額孃的家。
阿哥府是四阿哥胤禛的家。
蘇櫻想到巧慧對她的稱呼,胤禛不在時候,叫她主子;胤禛在的時候,就叫她福晉。
是的呢,阿哥府裡從來就只有一位主子,那就是眾人稱呼為主子爺的胤禛。
蘇櫻把孫嬤嬤喚來,吩咐道:“你再看著添些人,就從莊子裡挑。工錢照著市面上的價格,加兩成,儘量找家中不寬裕的人家。”
想到莊子裡的人,都是她的佃戶,她是他們的東家。蘇櫻的心情就極好,問道:“這裡一共有多少戶人家?”
孫嬤嬤答:“五百零八戶。”
蘇櫻爽快地說:“小年那天,每戶人家發一兩銀子,讓他們買肉吃。”
一兩銀子能買一個人半年的口糧。孫嬤嬤小心地問:“是不是太多了些?”
蘇櫻笑道:“不多不多,等書院建成了,大家以後的日子會更好。”
……
胤禛從柳岔口出發時,和于成龍,溫達坐同一輛車。起初大家還在一起,笑談巡河遇到的一些趣事,大約行了二十里後,胤禛的話越來越少,並不住的拉開車廂窗戶往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