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未置是否,也沒讓眾人議此話題。
只簡單的說了句:“朕知道了。”
接著說:“推舉內閣大學士的事,大家考慮的如何?”
話剛落。
張英說:“臣推舉王掞王大人。”
王掞也是漢人,出身名門望族太原王氏,後來因戰亂,祖上舉家搬到了江南,他的祖父是前朝的內閣首輔。
王家在江南學子中的威望很高。
新朝建立,王家起初是不願入仕,太皇太后以小皇帝的名義下詔,王掞才進京赴考入了官場,先後擔任過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重要官職。
十五年前,七十多歲的王掞以年齡大為由,上書辭官。皇帝再三挽留,最後王掞同意留下,但表示可以做些修書之類的差事,不想再問過朝政。
皇帝封他為太子太傅,讓他教導太子。
從此王掞就認認真真的教太子讀書,真的再不過問朝政,也不同任何官員們來往。
太子被廢,王掞以沒教好學生,無顏面聖為由辭了官。跟張英不同的是,他是原官致仕。也就是保留著官銜退休。每個月朝廷還給他發著米麵銀子。
只說王掞這個人,論資歷、論能力、論口碑,出任內閣大學士無人置喙。但......他是廢太子的老師。可以這麼說,他在廢太子身上花費了十五年的心血。再換句話說,這十五年就是因為太子,他才立在朝堂之上的。
張英說推舉王掞的話落之後,朝堂上沒交頭接耳的了。都屏息靜氣,等待著皇帝的表態。
皇帝輕飄飄地說:“朕就是提醒一下大家,別忘了這件事。早朝上,暫時不討論。”
此時,溫達心中豁然開朗,原來是他啊!
老實的在心裡認輸。
莫要說是猜三次,就是讓他猜五次,他也猜不到此人頭上。他現在能想到是這個人,是因為張英在推舉。張英復官前,肯定和四爺談論過朝政,兩個人的思想肯定達成了一致。
王掞可不就是跟四爺有親戚。
那是東家表侄媳婦的孃家祖父。
正兒八經的親戚。
緊接著,溫達又為昨日說胤禛的那些話,感到自責。四爺說的沒錯,就他這遲鈍的樣子,在這風雨飄搖的朝堂上,無人幫襯的話,他在尚書的位置上真是呆不長。
還一心想著推舉四爺為儲君呢,萬歲爺心裡早就有人了。
難怪四爺不著急。
不過,他還是要推舉四爺。即使做不了太子,也得讓別人知道,是有人支援的。
早朝結束的三聲鞭響剛落,溫達就迫不及待的在出太和殿的人群裡,尋覓胤禛的身影。待他快要走到胤禛面前時,佟科多先了他一步。
“四爺準備去哪兒?”佟科多問。表情不喜不憂,看不出心思。
管你什麼心思呢,先表示友好再說。
沒等胤禛回答,溫達搶先一步,說:“佟大人有事嗎?我跟四爺約了去橋頭吃餛飩,佟大人一起去吧,我請客。那家餛飩餡大皮薄,湯用的是熬了一夜的母雞湯。”
溫達說話的時候,目光看著的是胤禛。待胤禛看向他的那一刻,趕快發出了一個求助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