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私慾、只為大公。
大家愣了一下,仔細想想這其中的厲害關係,也不由得對明鏡肅然起敬起來。
剛發現一具屍體,大家可能會震驚害怕,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報警,但是冷靜下來,就會發現報警弊大於利。
首先這具屍體是乾屍,不說幾百年了,最起碼幾十年朝上,外界哪裡還會有人記得這個默默死在地牢中的人呢,他早已被淡忘於塵世的煙海中。
其次就是如果屍體曝光,一定會對雲夢山莊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這個久負盛名人人嚮往的景點,從此之後就要被蒙上一層陰影,這肯定是山莊的主人不想看到的。
最後,就是帶給明鏡本人的影響,大家已經感受過了,鬧得沸沸揚揚的殺人事件,給明鏡帶來了多少傷害,大家都是親眼所見的。
人性本就自私,如果放在自己的位置,可能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息事寧人,但也代表,這個人永遠也不能見天日,考古學也無法更進一步,大家更無法瞭解到三百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更遑論她為了尋找幾個走失的名媛,孤身闖險地,大家竟然如此汙衊她,想想更心疼她,也更痛恨那些造謠的黑子。
鏡頭給到明鏡,她端坐著,微笑致意。
像開在時光深處的一朵幽蓮,永遠的不卑不亢,溫柔靜默。
一切美好的詞語在她的身上,都顯得那麼蒼白。
葉嵐陪著葉夫人看直播,看到這一幕,心情極其複雜。
葉夫人看了她一眼:“那天,是你迷路了吧?”
葉嵐點頭:“我和高嘉,還有劉月欣,我們一起迷路了。”
她想到當時找到她們的明鏡,忽然覺得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都太狹隘了。
“當然,在明鏡的不懈努力下,幾位迷路的名媛安然無恙。”
李承澤繼續說道:“經過多位專家,以及熱心的匿名人士的幫助,我們終於確定了死者的身份,不知道大家初中語文課本必讀課外古文中,記不記得有一篇叫諫臣書的古文,講的是古代官員制度及發展,由月朝大文學家慕容奇所著,文中有一句須美髯矣、國之棟樑,大家可知道是寫的誰嗎?”
這個問題,就連古文愛好者,歷史學家都統統給問住了。
初中生趕緊去翻課文,在標註中這樣寫道:“月文帝十七年,文帝當朝誇讚時任輔國公宋鳴,宋鳴,建安人,(679—732年)文帝七年進士及第,同年入國子監,文帝八年,北方遊牧民族襲擾邊城,宋鳴請命出戰,文帝命中山王為兵馬大都督,宋鳴為車騎將軍,率領二十萬大軍開拔,宋鳴率領三千輕騎突襲敵軍老巢,擒敵數萬,一舉將敵軍趕至關外,重挫敵軍銳氣,宋鳴一戰成名,文帝大喜,親封輔國公,位列一等公,享親王俸祿。”
寥寥數語,便為大家勾勒出一個能文善武的少年天才。
網路上細查了一下才發現,這位輔國公的人生更加傳奇,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對他簡直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然而不知道為什麼,這位能人竟然如此低調,一直以來默默無聞。
可惜,在732年,因武帝猜忌,深陷貪墨案,在牢中鬱鬱而終,經過三十年亂世,769年,新帝登基,才終於為這位輔國公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