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瑞打破她的思緒,“快走!還有一個小時,我怕遇上早高峰。”
一行人等火急火燎的被洛桑瑞帶著離開。
“阿欣。”
昏昏欲睡的欣芮被阿央喊醒。
“我想問你的是,吳音音沒事,阿妹會不會有事?”
欣芮望著百感交集的阿央,連他都知道吳義均的死刑只是障眼法,吳音音的安全退出,又帶了多少不確定的未知因素?
“明天,你接阿妹回來。”欣芮又躺在椅背上,閉目養神。
長久注視著欣芮的阿央微微眯起眼睛,眼白開始泛紅。
8:00,“集賢令大招一發,首席編劇虛位以待,作為非遺文化守護者,《霓裳羽衣》六大神秘主創紛紛現身,讓我們有請宗師級導演——史思文先生,話劇領壇新秀——史牧之先生,德國曼弗蘭肯國立劇院劇作構作師,天才攝影師——路德維希·範·基辛格先生,貞木劇場創始人,藝術總監——李毅先生,我國著名舞美設計師,舞臺美術學會秘書長——桑玠先生,自由撰稿人,新銳導演——李欣芮。”
在主持人熱情洋溢的介紹下,主創們步入會場主臺正中央,全部是黑色著裝的六個人傲視群雄,目光如炬,接收著一波又一波的媒體提問。
欣芮穿著高跟鞋有些站立不穩,桑玠下意識託著她的腰,被欣芮瞪了一眼之後又突然松開。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麴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現在,它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於在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安史之亂後失傳。在南唐時期,李煜和大周後將其大部分補齊,但是金陵城破時,被李煜下令燒毀了。到了南宋年間,姜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些片斷還儲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裡。
今日的《霓裳羽衣曲》是由已故滬城音樂學院葉棟教授根據敦煌藏經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譜殘卷以及收錄有唐代箏曲的日本箏譜集《仁智要錄》解譯的箏曲與宋代詞人姜夔發現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樂曲組合再編而成……”
史思文老先生認真的對著話筒解說拍攝影片的初衷,突然被山城娛樂彙的記者打斷。
“眾所周知,《霓裳羽衣》是根據江城子小說改編而成,為什麼r·s影業公司要重新招募首席編劇,是因為江城子涉嫌抄襲嗎?他本人為什麼不發聲?”
老先生不疾不徐,把話筒挪到左手,“寫作是個超越與被超越的過程,電影亦是。用你們年輕人的話說,英格瑪·伯格曼1)是我的偶像,身為他的迷妹,我會觀摩他的每一部作品,並且為他瘋狂打ca,是吧?”
被老先生有趣的靈魂感染,會場內此起彼伏的笑聲回響起來。
“為了超越他,我付出了一生的代價。而你那麼關注江城子,說明你也把他視為偶像,想超越他不是說說罷了,就實打實的過來打擂臺,看你的文筆是不是真的優於他,高手對招,片刻既見分曉!別隨便給人掛一汙名,這樣我會誤會你是黑粉奧?”
眾人被老先生的言辭逗得前仰後合。
“再者,他已經發起不侵權之訴,我相信最終他會用法律武器來自證清白,然後用判決書,堵上噴子們的嘴。”
“史導,這麼包庇江城子,是因為你兒子的成名之作也是抄襲而來的嗎?”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
1)英格瑪·伯格曼
英格瑪·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生於瑞典烏普薩拉,是宮廷牧師之子。先在業餘劇團、後在哥特堡、赫爾辛堡以及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擔任戲劇導演。是瑞典著名的電影、電視劇兩棲的導演,傑出的電影劇作家,現代電影“教父”,“作者電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當地時間2007年7月30日(週一)在他的最後定居地法羅去世,享年89歲。
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一生創作過50多部作品,其中《處女泉》、《杯中黑影》、《呼喊與細語》和《芬妮與亞歷山大》於1960年、1962年、1972年和1982年先後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術師》、《處女泉》和《杯中黑影》則讓他在柏林、戛納和威尼斯等歐洲三大電影節各有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