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日軍抽調了五萬多人的部隊,對太行、太嶽的根據地進行了大掃蕩,我們的很多部隊都損失慘重,其中就包括了作為三八六旅主力的七七二團,你當時就在太嶽,對此應該比我更瞭解...”
安全屋內,剛談到任務的沈明錚突然話鋒一轉,跟周軼講起了幾個月前的反掃蕩:
“根據日軍大本營和華北派遣軍司令部的訊息,這次掃蕩只是其中一次,接下來他們只要騰出手,還會組織起規模更大,區域更廣,時間更長的大掃蕩...”
聽了沈明錚的話,周軼微微點了點頭,這是他過去幾個月一直在強調的觀點,發展根據地的同時,也要做好小鬼子反撲的準備。
“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日本人掃蕩的規模,而在於他的突然和隱蔽,據我所知七七二團就是突然遇到了第九旅團的主力,為了掩護其他部隊而受到的損失,如果我們能夠早一點確認日本人的動向,損失一定會小得多。”
沈明錚看過周軼的資料,當然知道他的觀點,沒多做解釋,而是面無表情的繼續介紹道:
“想要獲取日本人的情報,可以有三種途徑,第一種是在華北派遣軍的高層,這裡有一些日共的同志,他們在過去幾年裡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情報。第三種是在日軍出動之前,兵力調動總會顯露出一些端倪,我們在地方上的同志可以根據各地日軍的調動,瞭解他們是不是要進行掃蕩....”
對周軼來說,這依舊是常識,無論是在獨立團還是新三團,大部分的時間日本人剛準備集結,還沒出縣城呢周軼這邊連伏擊計劃都準備好了,靠的就是根據地和游擊區的基層組織。
之前的太行,還有日本人接下來兩年的持續大掃蕩,大部分都採取異地抽調兵力,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基層組織的滲透....
同時,他們也加強了派遣軍內部的情報管控,日共的人也很難接觸到這些機密。等於是兩條路都被堵死了...
“那你知道第二種是什麼麼?”
講到這兒,沈明錚不僅沒進入正題,還反問起了周軼。
“當然是通訊,一般都是透過電臺...”
在周軼“老家”,這是個小孩兒都知道的常識。
對這個時代的八路軍來說,也不是啥稀罕事兒,長征時期“xx二局”就靠著一部半電臺,洞察了中央軍和敵方軍閥的所有動態,為紅軍開掛般的微操提供了幫助。
“沒錯。”
聽到周軼的話,沈明錚點了點頭:
“gg合作以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對日本人密電的破解,偶爾成功,卻一直無法形成對日本人的優勢地位,直到最近,延安去了一位密碼專家,破解日本人密電的進展速度非常快,要是順利的話,下次日本人的行動,我們就可以提前知道他們的部署了。”
口中說的是一個讓人振奮的訊息,沈明錚的臉上卻根本看不到任何波瀾。
然後呢?
周軼這邊,也沒有太過振奮,而是繼續望著沈明錚,等他繼續說下去。
“可惜的是,日本人這邊也有了新的變化,根據潛伏在梅機關的那位同志傳來的情報,日本的盟友送給了他們一部最新型的密碼機,他們準備使用這款機器對電文進行加密。”
啥玩意?
周軼聞言不由皺了皺眉頭,密碼機他是知道一點的,但沒記得二戰的時候日本陸軍用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