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間派和猶豫的人都不敢說話了,這一步踏錯,可就萬劫不復了。正在這時,晉王也出列說到“陛下,臣弟以為,非常時期,唐大人之言乃忠君愛國之論,說實話,據臣弟所知,唐大人這次,可是把全部家底拿出來了。”
趙匡胤已經沒有了先前的暴怒,取而代之的是平和。
“朕知你忠心耿耿,方才是在想,誰來領兵。朕放眼望去,無論智謀,韜略,還是對這支軍隊的熟悉,都沒有人比得上你。傳旨。”
?
等一下!是讓人領兵,不是讓我領兵……
“加封供奉唐月輕為御龍直指揮使,撤除淮北節度使封號,封唐月輕為江淮節度使,將禁軍剩下六營,調兩營與唐月輕,江淮所有大宋軍馬,盡歸他調遣。凡是與李唐戰事有關的,各官衙,和度司皆不得遲延,違者立斬!”
“陛下,這不合規矩,唐月輕……”樞密使曹彬正要說話,趙匡胤眼神陰沉的看了他一眼,曹彬嚥了一口唾沫,退了回去。
滿堂寂靜。
朝會散去,整個汴梁沸騰了。陛下加封了一個年紀不過二十歲的年輕人為御龍直指揮使,江淮節度使,領兵對付多少名臣宿將都對付不了的林仁肇!
雖然怨言滿城,但明眼人卻發現了蹊蹺,這個唐月輕並不是普通人,也不是世家子弟,他是楚天詞,高處恭,趙義的師父,明月集的作者。更細心的人則注意到他之前的官職——宮中供奉。大宋唯一的供奉是大內總管,大太監張德,唐月輕這個供奉卻不為人知,莫不是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事?
不管別人如何議論,唐月輕是被趕鴨子上架了,回到家中,便立刻寫信給大名府。
十天之後,張恆遠,楊楚雄率兩萬大軍晝夜兼程趕到汴梁,趙匡胤封為威戎軍,加封張恆遠為馬軍都指揮使,楊楚雄為步軍都指揮使,小三小五依舊就在大名府,打仗歸打仗,生意不能停。
唐月輕召集人馬,又向趙匡胤要了石允和張遇明讓他們統帥禁軍兩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的家將部曲,也是石守信和張令鐸的舊部,雖然沒多少人,可這些人都是百戰餘生的精兵。
萬事俱備,趙匡胤登壇拜將後,一聲令下,唐月輕帶著五萬大軍直奔江淮,李漣,小香,王老頭隨行。家中大小事物交給歌笑處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唐月輕為了確保戰勝,加上實力已經是暴露無遺,便索性放開手腳,上奏令老翟為轉運使,負責後勤,別人他不放心。至於議論和彈劾……就當放屁!
果然不出唐月輕所料,御史臺,諫議司,甚至連宗室都在彈劾他,從來沒有將平民加封為轉運使的先例,更沒有這樣的道理。別人倖幸苦苦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做到的官職,你一句話便做到了?
雖然議論洶洶,反對聲一浪高過一浪,可依舊阻止不了老翟當官。一方面趙匡胤壓了下來,一方面老翟也展現了他的實力,將所有彈劾唐月輕的官員列入登臨意的抵制名單,這一下子給他們造成極大的不便,有的人家中生意一落千丈,有的甚至欠下鉅債,這時他們才明白這個新任轉運使的底氣和實力。
大軍行進在路上,唐月輕坐在寬大的馬車裡,看著老王頭說道“我說老王頭,你這次是酒喝多犯迷糊了?居然主動要求跟著我去打仗。”
老王頭乾瘦的臉沒有一點慈祥和仙風道骨,只有猥瑣“這不是吃了你的,喝了你的這麼些年,心裡過意不去嘛,跟著你給你出出主意嘛,再說你要是敗了被殺,以後小老兒又要露宿街頭咯。”
……
這老頭真是烏鴉嘴,老子還沒打呢就咒上了。唐月輕也不理會他,看著地圖,小香給唐月輕遞了杯茶,唐月輕一邊喝一邊說道“燕王撤到哪裡了?”
李漣手裡拿著配劍,指著地圖說道“石允來報,說是退到太康縣了,進又不敢進,退又不敢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