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洛城,我不也是用青樓的姐妹們來做模特嗎?
這麼一來,真的是萬事俱備了!
“謝謝你!”我由衷地感謝。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謝字莫要再提。”王芷蘅擺手拒絕。
接下來的日子,我就在為秀場之事忙得熱火朝天、忙得廢寢忘食。
一開始要著手的就是設計,設計初稿出來,還需要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最終才能定稿。
之後,便是教會繡坊的繡娘們看款式圖,將款式圖變成實物,其中很多工藝還要跟她們一起探討,如果實在縫製不出來,我還需要更改款式。
在忙以上兩件事情的同時,我還要排練走秀的模特,這是這些歌舞姬們從未做過的事情,一開始個個都茫然無措,好在之前在洛城我有過經驗,也慢慢地克服了這些困難。
與此同時,現場的聲樂也要考慮,且要篩選曲目,並與歌舞姬的訓練同時配合合作。
至於舞臺設計,我提出構思和繪圖,由王芷蘅安排工匠來完成,不僅美觀,符合要求,還能省事了不少,也能很快完成。
我就配合王芷蘅完成座位安排。
如果有非常顯赫之人出現往往能增加我的口碑,也能讓時裝秀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傳播。第一排座位是留給重要來賓的專座,正因為如此,舞臺我也是設計成u型臺,這種形狀可以留出更多前排座椅。
最尊貴的人則會被安排在第一排最好的座位中,比如直線走秀臺後側向外的23處,這個位置非常有利,可以有充足的時間看清每件服裝的前面與後面。
一場秀只簡簡單單用幾句話就概括完了,可實際上,每一場時裝秀的秀前準備卻是緊張和繁複交織的工作操作上,而且操作上問題多多,不是這個環節有問題,就是那個環節卡住了。
因為以上所述的環節都不是同一個地點,每天,我恨不得能夠有分身術,可以自由地穿梭、變換場景。
終於,王芷蘅的生辰到了,所有的嘉賓濟濟一堂。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一場“悅兮聽香”的大秀格外引人關注。這將是一場如雲朵般變幻莫測的浪漫主義盛宴。
本次時裝秀以“悅兮聽香”作為主題,座位席無一虛席,現場嘉賓陣容同樣強大:不僅僅是名媛閨秀、達官貴人,更有西都王的愛妃親臨現場,共同見證這場“聽香”魅力。
華彩意象,服裝設計與表演的一場視覺盛宴,穿越數千年中國服飾歷史,擷取期間之華彩篇章;以方·圓·盛演繹中國式審美之精、氣、神;突破創新,不唯古,不媚今。
以國寶“畫魁”為魂,以丹青為魄,以一種特立獨行的優雅姿態,創造性地將水墨丹青真跡請進了各類織物,奇蹟般地把中國優秀古典文化與現代時尚巧妙融合,為大家帶來了一場耳目一新的中國時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