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宕”號司令艦橋內,十多名軍官都在低頭忙碌,哪怕只是做做樣子,因為沒人想在這個時候成為司令官小林純一郎的出氣筒。至於司令官的臉色為何那麼難看,這些第四護衛群的參謀軍官都很清楚。就在開始,小林純一郎提出把行動推遲一天的請求被防衛大臣親自否決了。
雖然沒有說明原因,但是小早田秀吉親自向小林純一郎下令,要他嚴格按計劃行動。
政治上的原因,小林純一郎不懂,也不會去考慮,他只知道,這道命令等於把第四護衛群架到了篝火堆上。很簡單,就算第四護衛群能夠到達行動海域,也未必能頂住華夏的空中打擊。要讓第四護衛群在應付空中打擊的同時,把地面部隊送上尖島,顯然不大可能,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小林純一郎不是拒絕執行任務,只是希望能推遲一天,即在頂住了空中打擊之後再去執行任務,到時候至少不會因為投送地面部隊而影響到防空作戰,或者說更有把握頂住空中打擊。
小林純一郎覺得這個要求並不過分,因此沒有料到會被小早田秀吉否決。
只是現在,這個問題變得極為突出。
關鍵就是,小林純一郎並不是想當然的提出把行動時間推遲一天,而是在空中威脅加劇之後。在他向防衛省提出請求之前,掩護e767的f35a已經攻擊了多個可疑目標,而且有理由斷定其中部分是華夏空軍的j20a戰鬥機。此外,第四護衛群的兩艘防空驅逐艦上的宙斯盾雷達也探測到了可疑目標,只是沒有能跟蹤鎖定。雖然無法證明那些可疑目標就一定是華夏空軍的j20a,但是華夏空軍的作戰部隊參戰已經是事實,而且動用j20a奪取制空權也是必然結果。雙方暫時沒有為爭奪制空權爆發戰鬥,只是時機還沒有到,即暫時沒有奪取制空權的必要。
從空戰理論上講,制空權只是一種交戰態勢,即透過控制空域獲得利用空域實現軍事目的的方式方法。如果不加以利用,並且以此發揮己方的軍事力量,那麼制空權本身並不具備多大意義。
也就是說,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需要奪取制空權。
那麼,什麼時候才是“需要的時候”?
顯然,第四護衛群到達戰場,並且投入戰鬥的時候,就是需要的時候。
因為東海艦隊還沒趕到戰場,交戰海域也不太適合潛艇活動,所以能夠用來阻止第四護衛群投入戰鬥的也只有空中力量。小林純一郎由此判斷,在第四護衛群到達後,華夏空軍肯定會發動進攻。
那些突然出現的j20a,等於證明了小林純一郎的判斷。
在他看來,j20a頻繁出擊就是為了奪取制空權,準確的說是消耗掉掩護第四護衛群的那些f35a的戰鬥力。只要這些f35a耗光導彈,就得返回基地,期間就會出現一段時間的空白期。就算空中自衛隊及時做出調整,讓待命的f35a緊急升空,數量也不會太多,而且防空戰鬥機首先得保護好自己的預警機,然後才是掩護第四護衛群。華夏空軍只要在這個時候發起進攻,承擔攻擊任務的作戰飛機就能在不受威脅的情況下逼近第四護衛群,從容不迫的投下反艦導彈,然後揚長而去。因為沒有防空戰鬥機的掩護,第四護衛群得靠自己攔截所有反艦導彈,而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知道,第四護衛群並不是航母戰鬥群,主要防空手段無非是兩艘防空驅逐艦搭載的區域防空導彈,在失去空中掩護之後,根本無法對付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
推遲奪取尖島的作戰行動,集中力量應對空中威脅是唯一出路。
提出這個請求的同時,小林純一郎還提到,空中自衛隊得加強掩護,即出動更多的防空戰鬥機。只不過,小林純一郎在提出來的時候就知道,空中自衛隊不會派更多的戰鬥機掩護第四護衛群。不是說不願意這麼做,而是沒有這樣的能力。受到後方基地的限制,即在琉球群島能部署戰鬥機的機場只有三座,其中還有一座是民用機場,只有兩座屬於空中自衛隊的基地能夠支援戰鬥機作戰。雖然空中自衛隊能夠在這兩座機場部署上百架作戰飛機,但是能夠同時出動,或者說一次能出動的戰鬥機不會超過三十架。如果算上其他任務,能用來執行作戰任務的戰鬥機肯定不到三十架。
顯然,就算把三十架戰鬥機全部用來掩護第四護衛群,也算不上充足。
小林純一郎故意提出要空中自衛隊加強掩護,其實是希望在被空中自衛隊回絕後,有更多的理由說服防衛省,把進攻尖島的作戰行動推遲到一天之後。讓他沒想到的是,空中自衛隊沒有回絕。只不過,空中自衛隊做出的保證根本沒意義,因為直接掩護第四護衛群,也就是在第四護衛群上空巡邏的戰鬥機依然只有八架,只有在第四護衛群遭到攻擊後,空中自衛隊才會增派兩個中隊的戰鬥機,而且分兩個批次投入,最快也要在第四護衛群發出警報後半個小時才能到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延遲半個小時,還有必要增派防空戰鬥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