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實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早在數年前,華夏的工業產值就超過了花期,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而且是唯一的全工業國。雖然在高階製造業領域,花旗依然有著絕對霸權,特別是在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尖端產業方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動搖花旗的地位,但是在華夏開始推進產業革命,特別是在高階製造業上發力之後,花旗的霸權地位史無前例的受到了直接挑戰。可惜的是,在花旗當局認清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無法阻止華夏的前進步伐了。關鍵就是,花旗無法在保持全球霸權的同時跟華夏在經濟領域展開全面競爭,因此要想什麼都不丟掉,花旗就必須藉助其他國家的力量。
別忘了,再過幾年,華夏的經濟總量就將超越花旗,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憑藉龐大的體量,華夏必然會在高階製造業向花旗發起挑戰。事實上,華夏已經在很多領域發起了挑戰。比如c919支線客機已經獲得了幾乎所有華夏航空公司的訂單,只是國內銷量就超過了兩千架,基本取代了b737與a320。幾年之後,華夏的第一種三百座級別的寬機體客機,即c929就會下線。不出所料的話,很快就會取代b767與a330。等到規劃中的遠端客機,即c939問世,至少華夏民航市場就與花旗、歐洲的客機沒有什麼關係了,而華夏民航市場正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類似的事情在各個行業都在發生,即便是花旗引以為傲的晶片行業,也即將遭受來自華夏的衝擊。按照華夏在數年前提出的晶片產業規劃,最快在西元2025年,華夏的晶片企業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佔據全球總產量的半壁江山,從根本上解決高度依賴進口的問題。
從根本上講,當擁有十四億人的華夏全面實現了工業化,並且走上科技興國、以及科技創新的道路,只是巨大的慣性就能碾碎遇到的所有障礙,包括競爭對手。要知道,華夏是全球第一個十億人口級的工業國。
站在花旗的角度看,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人口,即能夠組織起來進行工業化生產的勞動力規模。
在花旗積極推動下,包括楓葉國、澳國、大不列顛在內的十多個國家響應建立區域經貿組織的號召。照此趨勢發展下去,最終將出現一個囊括了十多個發達國家,擁有九億人口的龐大經濟體。雖然在人口規模上,依然比華夏少,但是憑藉更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在高階製造業的優勢,這個以花旗為首的經濟體必然會繼續掌控世界經濟命脈,花旗也將繼續主宰全球經濟的制高點。
與花旗截然相反,華夏依然在推動經濟全球化。
因為做為後來者,所以華夏很難在發達國家俱樂部裡找到盟友,畢竟沒有一個發達國家願意跟一個擁有十四億人,能夠在任何一個行業內投入足夠的人力資源,從而輕易碾壓所有競爭對手的國家分享已經擁有的市場。即便只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這些既得利益者也會義無返顧的追隨花旗的腳步,成為華夏的競爭對手。
顯然,華夏能夠爭取的只有非發達國家,也就是發達國家之外的國家。
其實,這也是衝突之後,華夏在外交政策上最為顯著的特點,即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名義,在眾多國家進行廣泛投資,透過投資擴大華夏的影響力,最終以經濟上的密切關係為華夏的眾多企業開闢海外市場,而這些海外市場所帶來的利潤,必然會提高華夏企業在各個行業的競爭力。
毫無疑問,華夏與花旗在經濟領域的競爭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只是,沒有任何人懷疑經濟戰爭的重要性。
花旗以經濟立國,華夏同樣以經濟立國。當兩個經濟規模最龐大的國家開始在各個領域展開直接競爭的時候,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也沒有一個國家不會受到影響。雖然這不是兩個大國對抗的最終形式,但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結束之後,必然只有其中一個能夠屹立世界之巔。
由此可見,華夏與花旗的對抗根本無法迴避。
喜歡戰爭世界請大家收藏:()戰爭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