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持續了幾個小時,一直爭論不休。
高盧總統親自給陳萬鈞打了電話,提出華夏與花旗和解,還暗示陳萬鈞,只要華夏願意做出保證,在推翻了波斯現政權之後,花旗會立即結束軍事行動,並且不會插手干預波斯的內政。只不過,華夏也要放棄兩河國,即不得插手兩河國的內政,也不得干預花旗在兩河國的軍事行動。
意思很明確,華夏與花旗瓜分這兩個國家,攥取海灣地區的石油利益。
高盧總統肯親自出面調停,一是高盧沒有參與這場戰爭,二是高盧也是石油進口國,三是能透過此舉提升高盧的國際地位。當然,在根本上依然是經濟利益,即只有迅速結束這場戰爭,才能讓國際油價保持在合理範圍內。要知道,在開戰五天之內,國際油價的期貨價格已經暴漲百分之一百五十。如果戰爭再持續幾個月,
國際油價很有可能上漲到每桶兩百綠幣之上。到時候就不止是油價的問題,全球經濟都會遭受重創,像高盧這些正在轉型的歐洲大國必然內憂外困。如果華夏與花旗能和解,讓這場戰爭儘快結束,那麼國際油價有希望穩定在每桶一百五十綠幣左右。
當然,要不要跟花旗和解,顯然不是看高盧的利益。
爭論的焦點,其實就是華夏能夠從中得到多少好處。
政府方面,大部分官員主張跟花旗和解,畢竟繼續打下去,不只是軍費開支猛增,經濟也會受到影響。按照國務院提交的報告,如果國際油價在近期達到每桶兩百綠幣,在無法繼續以協議價格從波斯採購石油的情況下,華夏每個月要為進口原油多付出一千億綠幣,儲備的外匯最多能夠堅持兩年。如果把各行各業因為油價上漲造成的損失算進去,華夏一年遭受的經濟損失將超過三萬億綠幣,也就是大約二十萬億華元,相當於華夏去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五。如果把軍費開支算上,那麼華夏一年內付出的代價超過二十五萬億華元,大致相當於去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
要知道,這只是一年內的損失,還沒有計算長遠損失。
用段峰嶺的話來說,如果戰爭持續幾年,那麼華夏遭受的直接與間接損失肯定會超過一百萬億華元。
平均下來,每一個華夏國民需要為這場戰爭付出近十萬華元!
可以說,經濟賬根本算不得,算出來絕對嚇死人。
正是如此,所以國務院主張跟花旗和解,哪怕要放棄兩河國,準確的說是在兩河國的上千億元的投資。
顯然,總參謀部的態度剛好相反。
在討論中,雷天靂等將領強調的是長遠利益,而不是眼前的損失。說得直接點,現在跟花旗和解,那麼造成的長遠損失,特別是安全等方面的損失根本就無法用價值衡量,也就不能為了眼前這點好處跟花旗妥協。
問題是,總參謀部的將軍大多不會算賬,對經濟問題也不是那麼在行,根本就說不過國務院的官員。在國務院官員博引龐證的時候,總參謀部的將軍只能用“無形”、“巨大”等含糊的詞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毫無疑問,在說服力上,這些含糊不清的說法顯然比不上確鑿可信的資料。
只不過,陳萬鈞一直沒有表態。
保持沉默的,還有陳萬鈞專程請來的趙耀國。
其實,趙耀國並不想回京,更不想參加國務會議,畢竟他是前任領導人。只是,他拗不過李佑廷。
大概是都說累了,在最後一名部長髮言之後,會議室裡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