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奇道:“將軍,要在三天之內改變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實在是太難了。我看就是三年,他胡二牛也學不到李賢太子的一成。不如這樣,乾脆讓他裝啞巴,只管按照我們的指示點頭或是搖頭,旁人問起,便說他受了酷吏丘神績的迫害,以致不能言語。”
李敬業笑道:“實在沒有辦法,也只好如此了。不過,我擔心就算是這樣,這個傻子也會出錯,你可得事先教他,不要在關鍵時候,胡亂說出話來,亦或是不聽從指示,胡亂點頭搖頭。”
唐之奇笑道:“他只是為人憨直,其實並不是傻瓜,這三天來,他還是學會許多禮儀的。相信只要我教他怎麼做,他很快就會知道怎麼做的。”
李敬業道:“但願如此吧。不過要是出了差錯,不光是他,還有你唐之奇,都必須按照軍法處置。”唐之奇領命帶著胡二牛下去。
而武當派眾人從武當晝夜兼程向揚州方向行進,這會兒已經到了揚州境內,途中鄢雲等人見到了駱賓王所作的檄文,且聽到許多李敬業在揚州起兵的事。
於是對玉虛道長說道:“所謂檄文者,乃在軍事行動開始之際,用以聲討、徵召抑或曉諭的文告。大詩人駱賓王的這篇討武檄文,開篇歷數武氏之罪惡,同時描述李將軍軍威之顯赫宏大,無論是行文用典,鋪排渲染,都做到了極致,具有極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正如一柄柄鋼刀直戳入敵人的心臟,更如一聲聲春雷,響徹天地。”
玉虛道長笑道:“雷震始於曜電,出師先乎聲威,駱賓王的這篇檄文果如你所說的那樣。你也算飽讀詩書,如果讓你來撰寫這篇檄文,你能寫得這麼好麼?”
鄢雲笑道:“道長莫要說笑了。我如果能寫得這麼一手好文章,早就功成名就了。哪裡還會是個落第書生?不過看了這篇檄文,心潮澎湃,倒是想寫首詩,聊添蛇足而已,還望道長莫要取笑。”
玉虛道長笑道:“到底是畫蛇添足,還是畫龍點睛,我不敢妄下斷言。你且將詩吟誦出來再說。”
鄢雲揚聲吟道:“揚州都督開三府,十萬強兵猛如虎。駱生長檄魏生謀,大義精忠照千古。”
玉虛道長讚道:“此詩雖短,然而相比這篇檄文來說,更容易讓人瞭解揚州起兵之事,不如簡單譜曲,編成童謠,傳唱於大街小巷,這樣或許也能起到號召民眾,支援義軍的作用呢。”
鄢雲粗通音律,將短詩編曲入調之後,歌唱起來的確極為振奮人心。於是一路上稍有閒暇,便教路過村莊的兒童傳唱。沒想到他們還沒到達揚州府,與李敬業謀面。這首歌謠便傳唱到揚州的大街小巷,魏思溫聽到後極為高興,連忙去告訴李敬業。
只聽魏思溫笑道:“李將軍,你最近有沒有聽到過一首歌謠?”
李敬業問道:“軍師好興致,最近又去哪裡聽曲子去了呢?是怎麼樣的歌謠,我可不太喜歡那種吳儂軟語般的鶯鶯燕燕之聲。”
魏思溫便將鄢雲所作的這所歌謠唱了出來,歌罷說道:“將軍覺得怎麼樣?”
李敬業笑道:“果然不錯,該不會是軍師作的吧?”
魏思溫笑道:“絕不是我所作。我在街上聽到幾個童子唱的,至於是誰做的,我就不知道了。我就說嘛,駱賓王的檄文傳發出去,將得到廣泛的群眾支援。我有個提議,將這首歌謠教給軍士們傳唱。這樣不僅可以振奮我軍士氣,而且也能讓軍中人人知道,將軍起兵是大義精忠,這樣一來,我軍氣勢如虹,人人視死如歸,猛如虎豹,大事必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