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大唐女俠傳> 第194章 監軍魏元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4章 監軍魏元忠 (1 / 2)

徐敬業兵臨城下,蓄勢待發,面對誓死守護潤州城的李思文,將會如何攻打潤州,確實讓人拭目以待。不過正如魏思溫所說,李思文雖是個庸將,但其手底下頗有幾名悍將,潤州司馬聞達,及其弟錄事參軍聞賢,潤州長史裴慶之以及都梁山極為將領,都是身經百戰,當年的邊關守將,因事被貶潤州。

再加上李思文守城的決心,潤州守城兵馬與都梁山來投的兵馬加起來只怕有五六萬人,而且還不包括民兵在內。因此魏思溫認為,這場戰役勢必會曠日持久,打得極為艱難。

所以他在鄢雲的建議下,還是急速向潤州方向而來,此刻雖仍在途中,但一路上憂心潤州戰事,快馬加鞭,巴不得頃刻間便到達潤州,向徐敬業出謀劃策。儘管他知道,自己的話,徐敬業很有可能半句也聽不進去。

但是他也不願意沒有嘗試,或者畏懼艱難,而不對徐敬業進言獻策。

玉虛道長等人自然希望義軍能取勝,最好是兵不血刃,或者儘量避免傷亡,總盼著早到一日,便能一起想出一些像上次那樣的攻城辦法,因為一味強攻,雙方兵力消耗都會很大,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中無辜百姓也會受到波及。這是玉虛、重玄等道長最不願看到的。

再說到李孝逸方面,大水未退,大軍便一日不得前進,軍糧又日漸減少,眼看著沒有軍糧,將士就會像上次那樣譁變。

李孝逸遲遲等候薛克構不到,便猜出薛克構帶去的五千兵馬根本不是雲月宮土匪的對手,這會兒又怕空手而歸,擔當罪責,便遲遲不到軍中報到。於是便找來馬敬臣、李知十兩位副將商量大軍去向問題。

只聽李孝逸問道:“大軍軍糧一日不到,就算大水退去,也無法到達揚州,兩位將軍以為此時該當如何是好呢?”

馬敬臣道:“看來薛克構是等不到了,就算薛克構攻克了雲月宮,取得鉅萬財富,我派去打聽的斥候說,豫南一帶也是大雨數日,山洪已將道路淹沒,深及馬腹,根本不能通行。就算薛克構帶來財寶,我們也無法籌集到糧食。所以將軍還是早作打算為好。”

李孝逸道:“我再上書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到洛陽,奏請皇帝陛下調撥軍糧來如何?”

李知十道:“奏請調撥軍糧不難,難的是皇帝陛下是否會再次調撥軍糧,而不問責將軍。將軍準備如何寫這奏摺呢?兩次丟失軍糧不是小事,三十萬大軍的軍糧丟失更不是小數目,朝廷可以命丘神積運送部分軍糧,但將軍這一次又申請這麼多軍糧,難保朝中不會有小人進讒言,說將軍以平叛為名,中飽私囊,剋扣大軍軍糧啊!”

李孝逸一聽之下連忙急道:“這該如何是好?就算沒有其他小人敢進讒言,但我與那丘神績卻是有仇的,他如果回到朝中,定然會近水樓臺先得月,先參我一本,屆時我有理也說不清了。早知道今日這麼被動,當初就應該一刀殺了他,以免今日之患。”

馬敬臣說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何意義呢?為今之計,只好以大水阻路,無法行軍為由,先奏請十萬石軍糧,其餘軍糧等到揚州之後,或由攻城拔寨所得,或者直接向各地官府徵收。”

李孝逸斷然反對道:“這恐怕不成,如果大雨持續不止,即便這些軍糧運到,等到雨止水退,我們到達江南時,揚州叛軍養成氣候之後,攻城拔寨恐怕沒那麼容易,而且驟然之下,讓地方官府徵糧,他們沒有得到朝廷的旨意,勢必會奏請朝廷,到時候非但籌集不到糧食,而且還會引起朝野非議,皇帝陛下也會起疑,到時候該當如何是好?”

李知十道:“如今之計,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若不按馬將軍所言而行,也實在沒有什麼兩全之策了。”

李孝逸聞言,心想,朝廷問責事小,大軍譁變事大,眼下除了這個辦法,也是束手無策。於是說道:“那就依馬將軍所言,上奏朝廷,調撥軍糧,頂一陣子再說。這場該死的大雨,實在下得不是時候啊。天公若是作美,我大軍又何至於此,只怕這會兒早就拿下揚州了。”說著便寫了奏摺,命令屬下騎上快馬火速趕往朝廷,就算大水走路,無論怎樣,也要將信送達,否則就提頭來見。

一隊人馬立即從皖北出發,向北而去,奏摺還在路上。武則天便起了疑心,這時正在武成殿,與朝中文武商量平叛之事,只聽武則天問道:“李孝逸大軍已經出發十幾日,如今可到了揚州了麼?”

宰相李昭德道:“目前還沒接到前方的軍報,不過最近兩淮沿岸雨水傾盆,淹沒了許多城鎮村莊,餓殍遍野,許多地方官員紛紛請求朝廷撥款撥糧賑災。”說著便遞上奏摺,婉兒作為內侍女官,掌管文告,於是便連忙代為呈上。

武則天隨意翻了翻,怒道:“胡說八道,時值初冬,何來洪澇!這些官員都改收入大理寺治罪,國難之際,還想著欺瞞朝廷,貪墨錢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