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夠了麼?”男人問道。
“沒有。”
“沒罵夠接著罵,我看你也罵累了,我去給你倒杯水。”
男人起身去屋裡盛了一杯水,笑眯眯的遞給了年輕力壯的小夥子。
年輕小夥子將水碗摔得粉碎,繼續罵,罵的更過分。
男人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氣憤之色,和小夥子的粗魯不堪相比,他是無比的高尚。
在周圍圍觀的人眼中,男人贏得的友好,小夥子被大家厭惡。
“我看你也罵累了,現在也到飯點了,要不你回去吃個飯,想想還要不要罵了。”男人道。
小夥子繼續罵,罵的自己口幹舌燥。
甚至有些想打人的沖動。
因為那種淡定在這場罵戰當中,不是懦夫,而更是一種看不起和蔑視。
你罵唄,除了罵人你還能幹什麼?可笑。
到最後,小夥子還是沒有動手。
離開前,那男人無奈的說道:“誰家沒有兒女,誰家沒有親人,罵人就是喪德,給後人積點德吧!”
最終,那名名人很多年後回到那個村莊,對這件事始終記憶猶新,因為這件事教導了他做人的底線和心態。
那年過五十的男人家庭和睦,活到了九十八歲,在子孫的照顧下,安然離世。
而那個幾十年前的小夥子則是活到了四十多歲,在子不孝和周圍人的排擠中,含著憤怒被活生生的氣死。
那名人曾用數年的時間仔細思考過這件事,分析出這件事中某些令人深思的點。
一,這種淡然冷漠的處理方式在心理學中會産生兩種極端反應,一個是見沒有回應感覺毫無意義的偃旗息鼓,另一個則是感受到蔑視的憤怒,容易産生激動造成的極端行為。
但在這種事情中,生出淡然心態的人反而是最輕松的,不會那麼輕松。
有種太極中“你強任你強,清水拂山崗”的意思。
二,則是那人所說的喪德,這裡面意味著並不是說封建迷信,而是說一種主觀和客觀上的影響。
喪德,喪的是自己的品德,受他人排擠和厭惡,背後議論其品行,而其家人也受其影響,因此鬱郁寡歡卻沒有還口之力。
且,這樣的人,容易和人産生矛盾,令人不喜。
在此刻,陳慕和彭亮就是這個事例中的兩個主角。
只不過,彭亮在罵,陳慕在火上澆油,彷彿被罵的不是自己。
“你說,我把這段錄音發布出去,會造成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