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地上的傅氏也不哀哀痛哭了,在寶花震驚地眼神下利索地爬起來,大聲嚷嚷道:“憑什麼只讓寶元他們住啊?!阿風可是你們的大兒子,本來就該跟你們過的!這麼大的宅子就寶元兩口子住,其他房間難道留著當茅房拉屎啊?!一天拉一間拉得過來麼?!”冬天衣服穿得厚,傅氏受的那一腳倒是不怎麼重,剛才在地上滾不過是扮可憐想多得點好處。
本來還猶豫的白老爺子一聽老大家的耍無賴的樣子,便不再多想,直接對大兒子說:“你們跟老二一家都搬出去,寶元四口子就跟我們老兩口過。”
老爺子不容白老大反對,“這個事就這麼定了!再吵就連家裡的東西跟田地都沒份!”大兒子果然不敢吭聲。老爺子接著問白鑫:“入贅長家的事情是不是真的?”
白鑫認真地回答道:“沒有的事,阿公,我可剛十歲呢。”
老爺子見他不似作偽,便信了。
傅氏不甘願地叫道:“既然把我們趕出去,那蓋房子的錢總得給吧!”
老爺子懶得跟她計較,鄭氏把她吼回去:“想得倒是挺美的你,將寶元交給你二十幾兩銀子拿出來,我就給你錢,怎麼樣!”
傅氏一時蔫了,她哪裡肯。她今晚豁出臉皮跟二老對著幹,卻得到這麼個結果,心裡能安靜下來才怪,把其他人罵了一遍、連萬春暉都沒放過——怨憤他不幫忙說不定還挑撥離間了。真是不可理喻。
銀錢宅子分配好,接下來是土地和家裡的器具。老爺子仔細算給孩子們聽:“家裡的東西呢,除了你們自己的,其他的分成三份,老大老二各拿走一份。土地一共是一畝水田、二畝旱田,水田你們兩家各得三分田;旱田的話,每家得七分地。”
老爺子這個分法還算公道,白老二一家自然沒有異議,想佔便宜的傅氏直接被無視掉。之後對選擇哪裡的土地就有一番爭論了,誰不希望自己種的是良田呢。
辰興三年十二月三十大年夜,村裡其他農戶正熱熱鬧鬧地過年,偶爾有人羨慕嫉妒白家今年掙大錢了肯定好吃好喝地玩著呢,哪裡能想到這一家子大吵大鬧地分家呢。倒是隔壁鄰居白惠健家裡似乎聽到這邊有什麼大動靜,轉眼想到過年的時候動靜大點也是常事。
等這年馬上就要過去了,這家也分清楚了。老爺子下令一人煮一碗荷包蛋甜湯,吃完就可以睡覺,也不用守什麼夜,守得了人守不住心思,幹脆眼不見心不煩,各自都舒坦。
正月初一,有錢人出去遊玩,窮人呢就在村裡閑逛。白老大白老二分別去找蓋房子的基地;家裡的大人小孩便分配東西其中白寶花與白寶夕為了房間裡面一些共用物品的歸屬,很是鬧騰一番)。考慮到房子沒那麼快蓋起,還得在老宅住上一段時間呢,這之後是否要分開做飯也是個問題。分開吧,那廚房唯有一個,土灶只有兩口,誰先用呢?至於不分開呢,就得分攤柴米油鹽等七七八八的花費。
老大家的不願意現在就分開過,老二家的哪裡肯答應,一時半會爭辯不出個所以然。鄭氏想出個招:“你們自己在左右兩個小門那加個廚灶,自己吃自己的去。”
老人家看著傅氏就心裡煩,對江氏也不太滿意,幹脆定下這個決定便自顧抱重孫去了。
等白老大白老二回來,果然就在正宅左右兩邊的小門各蓋了個廚房灶臺。自此卻苦了白鑫,大廚房的柴火是他去撿的,兩邊的小廚房沒位置放柴火,便從大廚房拿,廚房三開消耗的柴草自然比單開要多;又有傅氏每到做飯的時候就要喊白鑫過去幫忙燒火,好像大年夜痛罵白鑫一頓的那位不是她一樣,很自然地使喚白鑫幹活。
白鑫可不是沒有脾氣的,偶爾順手了或者路過了才給她搭把手,不然根本懶的理她。可惜,這位臉皮子實在比石頭牆還厚,若是白鑫不搭理她,她還有一堆話說出來,外人不知皆以為白鑫沒禮教。跟這種人講不了理動不得粗,真是氣煞白鑫也。
正月初二外嫁子回親生父姆家,不過秦家梅家因跟白家是同村,小孩子們初一就過來玩,然後才知道前天晚上發生了什麼事情。白其敏、白其梅也顧不得初二才回父家的習俗,一得知訊息立刻趕過來。然而他倆來了並沒有用,兩個兄弟分家已成既定事實,倒是可以幫忙商量蓋房子的事情。
作者有話要說:
有小天使說稱呼很亂,那在這裡介紹一下:
【爺爺奶奶——阿公阿麼】、【外公外婆——爹爹爸爸】、【父母——阿父阿姆,兄弟姊妹】、
【媳婦——細君、小君、郎君】、【自家孩子的另一半——兒君、兒夫】、【漢子哥哥稱呼“大兄”,良子哥哥稱呼“大哥”】。
其實有些稱呼是用閩南語翻譯過來直接用或者改變一下,因為這是我自己設定的,第一次見看著大概不太順,那我盡量少用一些稱呼多用名字,謝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