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跟大乖和小乖的親密接觸,四人組對山林子的印象又加深了幾分,張賢能跟鱷魚打交道的表現也再次讓他們震驚了一把,別看這傢伙平時一副低調做人的樣子,但越是瞭解越覺得這廝是個貨真價實的妖孽。
張賢當然知道自己做的很多事情是異於常人的,不過只要控制好些不要太出格,就不會弄出什麼靈異事件之類的意外嚇到身邊的人,換個角度來說,循序漸進營造出這種“高手風範”讓身邊的人們慢慢習慣,可以讓自己的日常行為不用太過於遮遮掩掩,畢竟活得輕鬆自在才是生活真諦嘛。
而現在距離告別大乖、小乖已經過去兩天了,經過鱷魚澤的那番事情,大家對刺激的接受能力顯著提高了幾個檔次,感覺這兩天的路途實在有點平淡,除了遠遠地看見過一兩隻漂亮的野生錦雞和山孔雀帶來一點驚喜外,大部分時間都是老樣子,基本都是趕路行進、順手打獵、做飯做菜、休息睡覺、拍照外加聊天瞎扯淡這種內容。
其實這些才是鑽山林子後面臨的主要經歷,畢竟不是時時刻刻都有刺激出現的,更何況張賢帶著大家走的都是他有絕對把握的路線,倒是四人組經歷這兩天的沉澱,慢慢消退了初進山之時的亢奮激情,開始抱著一種平靜心態來欣賞山林風光了,用張賢的話來說就是“裝文藝”、“裝淡定”、“裝深沉”……
所以當大家從張賢嘴裡得知這會兒擋住去路的地方叫做“螞蟥坡”時,都沒有表現出太大的驚訝,大夥兒現在都是見過世面的人了,按照之前的經驗,從這地方的名稱就能大概推測出即將面臨什麼情況,不過這沒有什麼好害怕退縮的,反正有張賢在嘛,讓他想辦法好了。
張賢果然沒有大家失望,開始給大家介紹起了情況:“在我們這,螞蟥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活在水裡的‘水螞蟥’,一種是生活在山裡的‘山螞蟥’,大家應該都猜到了,面前的這個‘螞蟥坡’就是一處‘山螞蟥’的繁衍生息地,在裡面黃螞蟥、紅螞蟥、黑螞蟥什麼的一抓一大把,可以說幾乎涵蓋了‘山螞蟥’的各個分支種類,好在現在是冬天,螞蟥的數量相對較少,反應也比較遲緩,所以我們爬過這個坡時可以爭取爭取不被吸走一滴血的目標……”
前面的介紹還比較正常,後面不倫不類的“不被吸走一滴血的目標”卻是讓大家有點心虛,好在進山林子後慢慢鍛煉出來了粗大的神經,也就沒太放在心上,這話其實也可以反過來當作是張賢安慰大家情況不是很糟糕的潛臺詞。
而事實也是這樣,正如張賢所說的,雖然冬天進山有各種不方便,但是偶爾這時節也會提供一些有利條件,比如現在這種情況要是換作暖和的季節來張賢也只能帶著大家繞路,因為那時的地上會鋪滿一層層的螞蟥,樹上也會掛滿一隻只螞蟥,那種場景估計多看兩眼就會患上“軟體動物密集恐懼症”,到時腿腳不發軟就不錯了,正常人想要毫髮無傷的透過實在是不太可能。
不過現在問題就不太大了,張賢讓大家把褲腿袖口什麼的通通用繩子綁好,再強烈要求他們取下鴨舌帽或是遮陽帽,戴上衝鋒衣後面自帶的兜帽並綁緊,然後拿出一個小竹筒,指點大家把裡面的粉末抹在了褲腿之上。
這小竹筒裡裝的可是秘製的“驅蟲粉”,是張賢的外公傳下來的偏方之一,用當地的中草藥混合製成,對山裡的蟲蟻蛇獸有很好的驅除闢散之效,通常進山時抹在衣褲外層,或是過夜時撒在營地的周圍,可以說是進山鑽林的必備物品之一。
而張賢現在拿出來的“驅蟲粉”,用的是山水洞天裡的藥材作為原料,效果更上一層樓,不過由於冬天蚊蟲較少,再加上有白毛和警長在,張賢自然不擔心過夜時遇到蛇蟲走獸的問題,所以這次進山後一直沒用上,直到現在到達“螞蟥坡”才拿了出來。
最後檢查了一遍衣褲和揹包都沒有開口,張賢在做最後的行動部署:“記住了,待會我們要以勻速小跑的方式穿過這片坡地,腳步一定不要滯留在一個地方,即使感覺有東西掉到衣服或是爬到褲子上了,也不要停下處理,還有,跑的時候不要抬頭……”
看著大家都點頭表示記住了行動要訣,張賢便說道:“好了,大家準備出發。”
不過四人組還是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紛紛開口:
“呃,等等,我們是準備好了,不過阿賢你好像啥都沒準備啊。”
“對啊,你不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