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播裡的介紹,在場所有人全都面色古怪了起來。
沒有對比還好說,他們自家人過大壽,結果沈家人兩手空空,啥都沒帶。
到時幾個外人倒是壽禮送足了。
而且一個比一個貴重。
這讓他們沈家人尷尬無比!
一個個幽怨地看著家主沈星海。
眼神裡彷彿寫著五個大字“為什麼不早說?”
眾人議論紛紛。
不過討論的話題,更多的是,三家送的壽禮。
慕容家的和田白玉佛,黃家的百年普洱磚倒是常見。
對於慕容家和黃家這樣的體量來說,卻也不算什麼。
只是這楚家送的壽禮,就有些亮眼了。
要知道明代祝允明的《晝錦堂記》草書手卷,若是真跡,那就真是重禮了!
祝允明,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明代著名書法家。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
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
因為廣益多師,祝枝山終於成就了自己的祝氏書風,晚年筆法更趨奇縱,渾得無法有法的境界。
這幅《晝錦堂記》長卷屬於祝枝山六十歲前後所書,這是他書法風神最佳時期。
通篇筆法雄健流麗,筆酣墨妙,有絕壑奔泉,迴環激盪之勢。
國學大師、現任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題簽稱:“祝枝山書晝錦堂記神品”。
祝允明《晝錦堂記》草書手卷,長六百一十五,寬三十四厘米,連同篇名題款都為九十行,五百零三字,絹本。
此卷所用絹是明代中期吳中地區所產的上品,精密細潔,宜書宜畫。
傳聞,《晝錦堂記》如今卻藏於深市某藏家手裡。
楚家竟然能搞到這幅《晝錦堂記》手絹,著實不簡單了!
隨著廣播裡的介紹,所有人都驚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