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我的雙眼能鑑別萬物> 第196章 大良造商鞅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6章 大良造商鞅印 (2 / 2)

即便是劉瑞明,也有些不明所以。

吳墉心中狂喜,嘴角翹的比AK都難壓:“大良造是秦國的官職名,不過,重點不是大良造,而是鞅這個字!”

見幾人一臉懵逼的表情,吳墉笑著對著劉瑞明問道:“劉老,您應該知道印璽所代表的意義吧?”

劉瑞明點點頭開口道:“印者,信也,意思就是印璽代表的是古代一種信用體制建立的標誌!”

吳墉笑道:“劉老不愧為劉老,果然知識淵博,那劉老可知,這印璽文化的轉折點在哪?”

劉瑞明淡淡一笑:“哈哈哈……吳教授這是再考老朽呢!”

隨即開口解釋道:“西周建立以後,形成了《周禮》,便是用於規範士大夫之間禮儀,有句話叫‘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說的正是禮僅限於士大夫之間去共用的,士大夫和庶人之間是並沒有禮儀交流的。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周禮也不存在了,士大夫之間彼此也不信任了,士大夫和平民之間更不存在什麼信任關係。

因此,這時候,印璽應運而生,上到君王印璽,下到官印,代表士大夫身份的私印。

比如當竹簡記錄的官方文書需要轉移,但又不想轉移過程中被人偷看的時候,就會用泥將竹簡封住,在泥上印上官印,下級官員接手文書時只要保證印章完好無損即可代表彼此可以信任。

因此,印璽的出現相當於是一種信用系統的建立,不過當時的信任僅限於士大夫之間。

直到商鞅變法,城門立柱的事件後,逐漸完善了秦國的法律體系,私印大量盛行,士大夫和平民之間也可以透過印章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再到後來平民和平民之間也透過印章來建立信任。”

說到這裡,劉瑞明似乎意識到什麼,突然一怔,一雙眼睛死死地盯著宣紙上的五個印字。

“吳教授,難不成這鞅字指的是商鞅?”

吳墉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點了點頭:“大良造,是秦孝公時期至秦滅六國前的秦國國內最高爵位,掌握軍政大權。

秦國印璽,被授予過大良造官職的,一共也就四人,商鞅、樛斿(liáoyóu)、公孫衍、白起。

而這大良造鞅,不是商鞅又是誰?”

此話一出,就連錢友仁都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江澄瞠目結舌,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拍到的這個小印,竟然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商鞅的官印。

難怪會顯示值那麼多錢。

吳墉興奮道:“小江,沒想到你這拍的達摩像裡竟然藏著這枚無價之寶!”ŴŴŴ.BIQUGE.biz

“商鞅這個人,歷史上對他褒貶不一,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法家代表者,可以這麼說,他既是秦國由弱變強,國力空前強盛,最終統一六國,建立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最大功臣,也是迫害華夏百姓兩千多年的罪魁禍首。”

江澄有些聽不明白了:“吳教授,我知道秦國自商鞅變法開始轉折,國力由弱變強,秦國能統一六國,商鞅變法至關重要,這迫害華夏百姓是怎麼回事?”

吳墉解釋道:“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商君書》,裡面記錄了商鞅變法的各種手段,其他我就不多說了,其中的弱民,以酷法和嚴苛的賞罰制度,削弱百姓的實力,可以說在當時的秦國的百姓,除了種地和打仗,根本沒有第三條出路,讓百姓除了勞動和打仗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反抗,從而加強君主的統治。

以奸民管理善民,民弱國強的思想對後世的封建專治影響深遠,可以說秦之後的封建王朝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是沿襲了這一思想,甚至直到現在某些公司996的制度,狼性文化,或多或少也是深受商鞅弱民思想的影響。

所以說,商鞅這個人迫害了華夏百姓兩千多年!”

江澄一陣恍然,不禁倒抽一口涼氣:“難怪現在公司裡那麼多周扒皮的小領導,老實本分的員工得不到重用,只會阿諛奉承的人卻被老闆賞識提拔,對手下員工一頓刁難,原來根都在這啊!”

劉瑞明長嘆了一口氣:“哎!所以說,歷史並不僅僅只是過去,而是一種不斷的輪迴!”

筆趣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