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景也是前朝舊臣,曾負責大夏京都城的治安,大魏能從十八路叛軍中脫穎而出,率先攻破大夏都城,就是因為方景開啟的城門。
大魏建國後,方景因功被封趙國公,擔任兵部尚書,權勢滔天。但後來,方景便主動辭去兵部尚書之職,開始深居簡出,潛心修道,一副不問世事的態度。
隨後,
崔蟬說起了兩人的恩怨:
“殿下有所不知,方景曾在我門下讀書,我察覺他心術不正,便沒有收他為徒,為此他懷恨在心。”
“後來他投靠叛軍,開啟了城門讓叛軍入城,趁著混亂,他害死了我崔家三十五口的性命。還有其他幾個和他有恩怨的家族,加起來差不多數百口人。”
“我僥倖躲過一劫,然後便開始舉兵反魏。”
“後來我兵敗被俘,方景怕我歸順魏皇,會找他報仇,便用激將法,逼我不會歸順大魏。”
“我知道方景的詭計和意圖,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我沒有為了報仇而歸順魏皇,於是乎,便被關入刑部大牢。”
“我深知方景害我之心,所以我便裝瘋賣傻。方景也警覺,多次試探,怕我在裝瘋賣傻。”
“…”
隨著崔蟬娓娓道來,兩人的恩怨說得清清楚楚。
凌寧沒想到兩人之間還有這樣的恩怨。
“崔先生,既然方景怕你報復,為何不直接殺了你?”凌寧不解道。
崔蟬道:“我剛剛被俘時,方景不敢殺,他怕殺了我,會讓魏皇懷疑。後來他不想殺,看著我瘋瘋癲癲的樣子,豈不快哉?”
凌寧見過方景,真是沒想到看似溫和的一個人,竟然如此陰險和狠辣,當真是睚眥必報。
而崔蟬現在提起自己和方景的恩怨,顯然不是為了講故事,而是一個歸順凌寧的條件。
所以凌寧立即道:“崔先生是希望我替你報仇?是不是殺了趙國公,先生便誠心輔佐我?”
崔蟬點了點頭,道:“我已經放下了國仇,現在只剩下家恨。但以我現在的殘廢之軀,如何報仇雪恨呢?所以殿下是我唯一的機會。如果殿下願意幫我報仇,老朽願以殘軀報答殿下。”
“好!給我三天的時間,我提方景的人頭來見你。”凌寧直接回道。
看著凌寧如此隨意,崔蟬忍不住問道:“敢問殿下如何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