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凌寧剛剛說的,涼州的變化是瞞不住朝廷的。
另外,凌寧不想苟,還是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凌寧一直揹著欺君的大罪。
明明不傻卻裝瘋賣傻,還在邊關悄悄屯兵,必然是要謀反。
在這個時代,都講究一個師出有名,不到萬不得已,凌寧是不可能謀反的。
就像是朱棣,奪了侄子的江山,一直都要揹負罵名,一輩子都想讓自己的即位變得名正言順。
凌寧也許不在乎名正言順,但是天下人在乎,追隨凌寧的人在乎。
所以凌寧就必須早做打算,最起碼甩掉欺君的大罪。
而不想揹負欺君大罪,那麼就不能讓別人來揭穿凌寧,而是由凌寧主動坦白。
其實早在京都時,凌寧就一直在謀劃這件事。比如鉤吻之毒的以毒攻毒,就已經打好了鋪墊,讓魏皇、太子他們明白了凌寧的瘋傻之症有了好轉的可能。
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徹底好轉。並且好轉的地方就是在草原中。
為什麼要在草原中徹底好轉,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呢,這也是有原因的。
凌寧去草原幹什麼?
為了大魏的安定,親率兵馬,不辭辛苦,抵禦匈奴。
凌寧在報效國家的途中感動了上蒼,瘋傻之症徹底痊癒,然後又擊敗了匈奴,雙喜臨門,這樣的訊息傳回大魏,百姓必然歡呼鼓舞。
雖然這場戲看起來很假,騙不過太子他們,但那又如何啊,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在演戲,都在欺騙別人和欺騙自己。
另外,他們說凌寧造假,有證據嗎?
凌寧從小憨傻,這是事實,他們沒有證據反駁,所以不願相信也得相信。
當然了,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要面對,那就是魏皇。
到那時候,魏皇會怎麼對待凌寧?
讓凌寧繼續就藩涼州,還是招凌寧回京,或者調他去其他地方就藩?
凌寧也無法判斷魏皇會怎麼做!
但是凌寧會讓魏皇看到自己坐鎮涼州,才能威懾西域和匈奴,一旦自己離開,西域和匈奴將舉兵殺來,整個西北地區將淪為人間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