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編劇在編寫劇本的時候,寫出的故事是一個版本,但導演開拍之後,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調整,拍攝出來的就成了另一個版本,再經過後期剪輯,最終成片後的故事,很多時候都和編劇最初的版本大相徑庭,甚至連風格都改變了。
因此,很多導演在畫分鏡頭草稿的時候,往往不會詳細到每個鏡頭都畫出來,一般都只會畫畫那些需要cg技術做後期特效的鏡頭,現場拍不出來的效果。
其他的普通鏡頭,導演大都會按照劇本和現場情況,根據自身經驗在現場安排講解,和攝影師溝通,再進行拍攝。
可張嶸對他的要求卻並不是這樣,在將分鏡頭指令碼給到他手中的時候,張嶸就交代過他,在後面的拍攝過程中,要儘可能的還原指令碼中的內容,最好不要有不必要的修改和增減。
他也能理解張嶸的要求,無非是因為缺錢罷了。
劇組的整體預算並不多,楊少康讓他過來的時候,就提醒過他,要他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在拍攝過程中,時間就是最大的成本,每多拍一天,都意味著會多浪費一大筆錢,最理想的拍攝就是嚴格按照計劃拍攝每一個鏡頭,就像張嶸要求的這樣。
這是工業化的拍攝標準,想要做到並不是那麼容易。
但他只是個攝影師,完成導演安排的工作是他最大的職責,其他的他沒必要多管。
有分鏡頭指令碼,他就等於拿到了成片的草稿,只需要按照指令碼中的內容,安排好現場群演的工作就好了。
大部分大學生群演都是沒有戲份的,只會被當做背景板。
這不是歧視他們,事實上就算把他們放到鏡頭前,他們也無法按照要求演出鏡頭需要的內容。
這場戲的主要配角戲份還是要靠電影學院的這些學生來完成,卜小賢將他們都安排在了主角位置的四周,攝影機可以圈到的地方。
他忙著進行全場統籌安排,給大學生群演講解著待會兒所需要演出的表情和情緒,肖盟則在一旁給電影學院學生群演講著他們的戲份。
“教授重新回到教室,問阿牛外面的女孩是不是他女朋友,你們就要全部用一種很八卦,很雞婆的表情看向他,看到他滿臉通紅,渾身抽筋,羞恥得原地飆血就對了,了不瞭解?”
“瞭解!”
“ok!就這麼幹!”
……
很快,化妝完畢,張嶸和謝佳琪一起走進了教室,和群演們打著招呼。
現場的群演們之所以報名來參演,就是為了他們,看到他們出現後,教室裡頓時一片沸騰,尖叫聲四起。
“啊!!!是張嶸!哇!!!好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