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話劇不賺錢不說,還沒多少人看,又怎麼能留得住人呢?
人家影視演員日薪就是上百萬,憑什麼讓人家放棄那麼高的待遇收入,來話劇團領著那幾千塊錢的工資,演話劇給那麼幾十號觀眾看呢?
張嶸作為一個在電影領域很有天賦,也頗有建樹的年輕導演,願意將時間、精力、錢財投入到話劇行業裡來,是難得的好事。
他有資金,有實力,有粉絲,有資源,能夠投身話劇行業,對整個行業也會有帶動作用。
只不過,雖然歡迎他投身話劇行業,但對於開心油條話劇團的未來,大部分話劇人還是持悲觀的態度。
他們太瞭解國內的話劇市場了,說不好聽點,就是一汪死水,全憑國家撥款才能勉強支撐得下來。
像這樣的民間劇團,基本上很難有機會存活。
沒辦法,國內的話劇觀眾太少了。
現在已經不是五十年前,話劇的黃金時代了。
電視、電影、網路佔據了太多人的娛樂空間,大家有太多好的選擇,話劇的優勢已經越來越不明顯了。
商業化說得容易,但有那麼多使用者來供養劇團嗎?
在很多資深話劇人看來,開心油條最好的結局,就是被公辦話劇團兼併,打包賣給國家。
但看法歸看法,商業化成功與否,終究還是要看市場的反饋,而這需要時間。
不過,從張嶸到開心油條裡的所有演員,都對劇團商業化的前途充滿信心。
張嶸已經讓劇團擬定第一波巡演的計劃了。
他準備讓劇團藉著這次的東風,一次性在全國所有省份的省會城市都演一波,徹底把名號打出去。
這事兒有達哥操心,他就不用插手了。
於是乎,他便可以重新把主要精力放回到電影業務板塊上來了。
下個月一號,《賭神》將會在東南亞地區和北米拉城同步上映。
這是公司第一步完全在海外發行的電影,張嶸對它寄予了厚望。
他倒不是希望這部戲能賺回多少的票房,但如果票房夠高的話,他就可以趁勢公佈春夏秋冬的上市以及融資計劃了。
資本市場上,做實業的永遠玩不過做資本運營的,做資本運營的永遠玩不過做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