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影片的評論數達到了一個恐怖的程度,比前兩個影片加起來還多,這也說明影子哥這個ip的關注度達到了一個全民熱議的水平。
三個影片,三首歌,連臉也沒露,半個月的時間,就將一個零粉號變成了全鬥音最火的賬號之一,粉絲直逼千萬,這其中的難度堪稱史無前例。
粉絲和網友們不會關注這些,但短影片的從業者們在看到這個資料後,已經激動得快要原地gc了。
半個月近千萬的漲粉速度,即便放在全鬥音,從創立以來的所有播主中來看,也是屬於頂尖的那一批。
就這人家還沒露臉!
不僅短影片從業者們羨慕得要死,就連很多明星、歌手等娛樂圈人員,也嫉妒得要命。
在網路日益發達的如今,短影片平臺已經成了最大的流媒體平臺,也是最大的宣傳埠之一。
往常著重在電視端投放廣告的廣告商們已經逐漸的將宣傳重心轉向了短影片平臺,而靠金主爸爸們吃飯的娛樂圈明星藝人也隨之紛紛開通了流媒體平臺賬號,搶佔市場,爭奪眼球。
要想從金主爸爸那裡拿到錢,也是需要一定的資料支撐的。
廣告商要確定藝人的確能夠帶動足夠多的流量,才肯投錢進行宣傳。
但資料從哪裡來?
當然是各個流媒體平臺的資料了。
就拿鬥音來說,從粉絲量到影片播放量,點贊量,再到轉發人數,帶貨資料,都能體現播主的影片質量和受歡迎程度。
廣告商雖然不至於看到這些就會投錢,但這些資料也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畢竟想要把這些資料刷起來,也是要花錢的。
能花錢刷到那麼高,也說明了藝人背後團隊和公司的經濟基礎,廣告商合作起來也多少有點信心。
所以,娛樂圈的從業人員對於短影片業務也是相當重視的,想方設法都要把資料弄起來,好吸引廣告商金主爸爸。
這和以前的搶雜誌封面、博頭版頭條一樣,都是為了更有知名度,提升身價,說白了,也都是一個套路。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路媒體,想要出頭,辦法永遠只有兩個,要麼靠錢砸,要麼靠實力。
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永遠都是二八原則,贏者通吃。
有錢的越砸錢越紅,越紅越賺錢,越賺錢就要越砸錢,形成迴圈。
但除非有錢到掌握媒體資源,想要大紅大紫,靠的還是實力居多。
因此,靠實力紅起來的人,永遠都是不可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