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相,你說呢?”
岳飛思考片刻,點頭:“官家說的是。臣也認為,守大城必野戰。不過……臣還是傾向於陛下坐鎮京師就好。”
裴謙一擺手:“朕說了!御駕親征就是御駕親征,此事不要再有異議!”
他又看向群臣:“看,嶽相也贊同朕說的,守大城必野戰!所以此事就這麼定了,嶽相,你統帥大軍,隨朕一起,在汴梁城外,迎戰完顏宗弼!”
群臣再度絕望。
在這位新官家登基之後,他們已經無數次嘗試勸諫,但沒有一次能成功的……
至於李綱等略通兵事的大臣,倒是並未對此提出太多的異議。
甚至還微微頷首。
“陛下似乎確實在兵法方面有些高見啊……”
正如岳飛所說,守大城必野戰,這確實是符合兵法的。
誰都知道,京師汴梁有著高大堅固的城牆,依託城牆作戰可以佔據很大的優勢,即便在靖康時,宋朝的軍隊那麼孱弱,在金人的猛攻之下,也可以依託城防守住汴梁。
可問題在於,若是守大城時完全放棄野戰,也是有極大弊端的。
攻城一方是佔據主動權的一方,他們可以選擇從這個城門進攻,也可以選擇突然到另一個城門進攻。所以純粹從戰術上來說,如果不去野戰而只守城,那麼主動權就永遠在對方手上。
可若是野戰,就可以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論是刺探情報,還是找準機會發動反擊,都遠比困守孤城要好得多。
而且,如果僅僅是被動防禦,那麼金人就可以在攻城期間,肆意擄掠周邊州縣,一方面給周邊地區造成巨大的破壞,造成大宋一方民心盡失、瀰漫著一種悲涼和絕望的情緒,打擊士氣,另一方面又可以擄掠人口、糧食,以戰養戰。
像汴梁這樣的巨型城市,不可能直接養活自身,而需要周邊區域的輸血支援。
若是隻知被動防守,便等於將周邊的資源拱手讓給金人,己方卻得不到任何補給,這無疑會讓處境雪上加霜。
所以,說來說去,守大城時野戰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選項。
唯一的問題在於……野戰打得過嗎?
如果打不過,那再好的理論,也只會加速自身的滅亡。
李綱倒是見過岳飛練出的新軍,軍容齊整、令行禁止,看起來頗有戰鬥力。但具體能不能打贏金兵……這就沒人知道了。
更何況這次野戰,皇帝也要親自參與,這與守城戰,又不一樣了。
太危險!
總之,群臣還是心中忐忑,深感這一戰前途未卜。
其實裴謙所說的“守大城必野戰”,倒也沒有太多的兵法原理在裡面,單純只是給他自己去野戰找個理由罷了。
如果他不野戰的話,那還怎麼把自己送掉?
等著金人攻破汴梁城,估計是不太可能了。靖康時就沒成功的事,現在成功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所以,裴謙覺得自己還是得出城。
得到了滿意的結果之後,裴謙又看向岳飛:“嶽相,你可還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