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全詳細介紹了一番自己曾經的汽車兵生涯,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沒少吃苦。
大家一沒教材、二沒經驗、三沒場地,只好借鑑普通運輸車的經驗,在營地周邊的斷頭路反覆摸索,日夜苦練,終於熟能生巧,達到了“人車合一”的境界。
而他本人,也因為工作認真、技術高成為營隊的骨幹。
他曾遭遇過幾次安全特情,但都沉著應對,化險為夷。
但是,縱然成為了一名汽車兵,自己也沒有放棄成為特種兵的夢想。
一次聯合演習,張明全駕駛滿載的重灌車趕往集結地。
當夜,大雨瓢潑,他車上的雨刷器連續工作數小時後突然壞了,致使視線受阻。
考慮到停車修理太耗費時間,不僅會拖整個車隊的後腿,還可能影響演習程序。
張明全瞪大眼睛,靠反光的路面標線判斷左右靠前車尾燈的明暗變化、閃爍等“燈語”判斷車距。
硬是又開了數百公里,安全、及時地到達指定地域。
如此靈活的處置方案,自然得益於張明全嫻熟的駕駛技術。
之後,在夜鷹特戰營招人的時候,張明全又憑藉個人能力,選拔進了夜鷹特戰營。
從此開始的自己的特戰生涯,並且在部隊越幹越上進,當到了代理排長。、
只是因為在一次演習中,自己身受重傷,最後才退役的。
退役之後,張明全也並沒有心灰意冷,而是回到社會之後從頭開始,並且創立了屬於的自己事業。
“若有戰召必回!”
最終,張明全以這句話作為結尾,表達了自己的決心。
張明全的講座,贏得了戰士們的熱烈掌聲。
那些面臨退伍的戰士們,心中更是明亮了很多,面對退伍也沒有那麼多的擔心。
除了這些事情,藍軍旅還組織一些列的退伍老兵相關的事情。
藍軍旅是駐紮在邊防的,在以前,他們也是有邊境巡邏的,但是在轉編為藍軍旅之後,他們也就沒有防線了。
為了紀念了一下曾經的巡邊線路,藍軍旅還組織了重巡邊境線的活動。
組織退伍老兵最後一次巡邏、最後一次站崗、最後一次唱連歌等等。
由於北部戰區冬季最冷時達零下5o攝氏度,不少二十來歲的戰士服役兩年,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風溼病和關節炎。
但就是這短短的兩年時間,他們經受住了一個又一個嚴峻的考驗。
一個個從原先的懵懂少年蛻變成戍邊精兵,一個個從入伍前國防意識淡薄的社會小青年、在校學生成長為退伍時深深懂得國土寸土寸金的分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