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收藏家大聲喊道:“唉呀!這、這、這是陶榖嗎?”
緊接著,又有人喊:“這個女的,應該就是泰弱蘭!”
吳百濤迫不及待地撥開人群湊近了觀看,臉都要貼上去了,似乎要將這幅畫的每一個線條都看清楚似的。
吳百濤的聲音近乎於哀號。
“唐寅……唐伯虎……”
“沒錯,這是唐伯虎的筆法。”
“我的天!這怎麼可能!?”
朱國義本來還真沒把羅宇洋的所謂“藏品”當一回事,遠遠地站在一邊,但一聽眾人的驚呼,便也忍不住湊上去看個究竟。
這一看,可不要緊,差點把戴著的老花鏡驚得掉在地上。
“讓、讓我看看!起開!起開!”
朱國義完全不顧個人形象了,扒拉開圍觀的人便上前仔細去看,跟方才哲的狀態一模一樣。
“筆法真的沒錯……”
“還有這款……也沒錯……”
“這、這還有題詞,天啊!這題詞也是唐寅的手筆!”
只見在這幅畫的左上角,有幾行細緻優雅的小字,上面寫著以下內容:
【一宿因緣逆旅中,短詞聊以識泥鴻。當時我作陶隨旨,何必尊前面發紅。】
蘇學林雖說沒有像朱國義那麼動作激烈,但也驚疑地看了羅宇洋一眼,心中的震撼無以復加。
站在旁邊的吳百濤,眼睛都直了,他的手都在不住地顫抖。
這幅畫中的人物刻畫細膩,可以用“形神兼備”來形容。
頭戴烏帽、身穿青衫的是陶榖,眉宇、鬍鬚及面部表情自然逼真,生動傳神。
坐在陶榖對面的是歌伎秦弱蘭,柳眉杏眼、鵝蛋臉、櫻桃小嘴,窈窕身姿嫵媚而動人。
“這是……《陶榖贈詞圖》嗎?”
不知什麼時候,蘇瞳來到了羅宇洋的身邊,她的聲音雖輕,但卻很清晰。
羅宇洋點點頭:“是的,正是《陶榖贈詞圖》。”
郭俊明一看這情景,有點慌了神,不自覺地看了錢國平一眼,彷彿在說“快做點什麼啊”!
錢國平和郭俊明平時沒少湊在一起鬼混,也算是酒肉朋友了,此時他也明白郭俊明的意思,就是不想讓羅宇洋出風頭。
錢國平也不想啊!可是這麼一大幫古玩行家,哪輪得到他說些什麼。
錢國平想了半天,還是忍不住說:“這麼多年了,《陶榖贈詞圖》出現過好幾次,每次都是引起一陣子轟動,但最後鑑定下來,卻都是假的,這一幅我看也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