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君來了興趣,走過去也仔細看著:“噢?怎麼說?”
孟景山拿起旁邊托盤裡的強光手電筒,開啟後,用手電筒的光照射這塊翡翠原石的表皮。
孟景山說:“您看這裡,上面這塊皮很薄,已經可以看到綠頭兒了,這光照在上面有通透感,說明水頭兒不會差。”
陳文君從孟景山手裡接過強光手電筒,也仔細檢視了一遍這塊原石,確實是好品相。
她甚至還發在上面發現了一處極小的敲口,隱約能看到裡面的綠色晶狀物。
所謂“敲口”,就是採石工人使用工具採石時弄破了石頭的外皮,這就相當於開了一個小天窗。
運氣好的話,透過敲口,可以看出這石頭裡面到底有沒有綠,綠的程度如何。
陳文君不禁對孟景山刮目相看,原本以為他就是一公子哥兒,沒想到在“專業度”上也很出眾。
陳文君看了一眼這塊石頭上面的標號,寫著d13:“這塊毛料確實不錯。”
說明這塊翡翠原石是出自大馬坎的老坑區,那裡出產的原石品質上乘,極容易開出極品翡翠。
與此同時,羅宇洋也對拍賣區的翡翠原石,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拍賣區裡,大大小小几十塊原石,羅宇洋確實發現了很多優質的毛料。
陳文君和孟景山正在看的那一塊翡翠原石,確實不錯。
羅宇洋也認同孟景山的觀點,d13翡翠原石應該可以產出冰種翡翠。
但是,能賺到多少錢就難說了,因為越是品相好的翡翠原石,競價越激烈。
大大小小的珠寶商都是為了極品冰種而來的,怎麼可能輕易放手?
果然如羅宇洋所料,那塊d13十分火爆,接連有人過來用強光手電筒對著它的表皮照來照去,暗自點頭。
其實,羅宇洋的注意力早就轉移到了另一塊翡翠原石上。
那是一塊很不起眼的黃色的毛料,編號為35。
個頭大約相當於兩個足球那麼大,表面非常光滑,有點像是超大號的鵝卵石。
很明顯,這是一塊籽料。
所謂“籽料”,就是從河底採上來的石頭,經過千百年的流水沖刷,才能形成如此光滑的表皮。
而世界上唯一可以大批次出產籽料的河,那就是著名的緬甸霧露河。
霧露河的籽料,同樣經常解出極品冰種翡翠,而且其水頭兒通常比山料解出來的更足。
但說實話,編號為35的這塊籽料,實在有些不起眼。
表皮看不到明顯的蟒紋,同時也沒有任何裂口,就更別提什麼敲口、天窗了。
但是,羅宇洋的一眼望,就是覺得這塊毛料有“問題”,這就如同第六感一樣,讓人無法忽視。
羅宇洋心中抱著一些希望,慢慢走過去,集中精力,開始“人間估值系統”對其進行價值鑑定。
這一鑑定不要緊,差點就把羅宇洋嚇了一個跟頭。~
35翡翠原石的鑑定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