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四鳴戴上了白手套,然後拿著畫軸,卡在一張畫桌上,慢慢將其拉開。
錢四鳴眼前一亮:“咦?這畫……八大山人?”
楊若雪兩手一拍:“是啊,就是八大山人的真跡!”
錢四鳴看了楊若雪一眼:“真不真跡,還需要看看再說。”
楊若雪無語。
只見這幅畫上的圖桉非常古樸樸素,整體上是樹枝上落著一隻鳥,樹下的水中,有一隻鴨子。
一鳥一鴨,就像是鄰居一樣,相處和諧。
墨,雖然也是彩墨,但比較澹,也不知道是因為年代久遠褪了色,還是本來就是如此清澹的風格。
不過,這整幅畫看上去,非常清逸澹雅,意境深遠。
羅宇洋如此一看,便知道這是八大山人的畫。
八大山人名叫朱耷,是明末一位皇族的後裔,後來明朝滅亡後,他便出家當了和尚。
八大山人藝術造詣非常高,以僧人之身,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後來也被稱為清初畫壇的“四僧”之一。
八大山人畫的東西在外人看來非常古怪,幾乎都是鳥、鴨子、鷹這些飛禽,而且它們都是白眼向天。
但是蔡瑞鵬和楊若雪帶來的這一幅畫,上面的那隻鳥,雖說是望著天的,但是水上那隻鴨子卻是看著下面的。
錢四鳴先是問道:“你們是怎麼得到這幅畫的?”
楊若雪連忙說:“是我爺爺留下來的。”
原來,楊若雪的爺爺出身大戶人家,以前就喜歡收藏,什麼書籍、字畫、古玩都有所涉獵。
當然,楊爺爺最喜歡收藏的還是字畫。
這幅八大山人的畫,就是被視為珍寶收藏著。
後來經歷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一次大浩劫,大部分的藏品都被燒了……
“您是不知道,燒了三天三夜呢……好可惜的……”
這件八大山人的畫之後以倖免於難,就是楊家爺爺將它事先藏了起來。
後來就傳給了楊若雪的父親,現在又傳到了楊若雪的手裡。
聽了楊若雪的敘述,羅宇洋覺得有點可惜。
這樣的傳家寶似的畫作,賣了著實可惜。
不過,這幅畫如果是真跡的話,那確實很了不得。
別說在帝都買套房子了,現在去北五環或者南四環,買套別墅都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