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整個米花鎮都屬於舊時代的產物,雖然名義上叫做‘鎮子’,但事實就跟個邊緣小村子差不多,一離市區很遠,二又沒有娛樂設施,所以年輕人都在往外跑,長住人口只剩不夠200人,而且還全是一些跟我差不多歲數的老頭老太太。”
“我前些年都已經找遍了,不可能有遺漏的,而當時已經那種情況,現在估計就更少人了,不過,我有拜託離那兒近的戰友多留意米花鎮,但一直都沒發現什麼有用的資訊。”蘇文武回憶道。
“所以說,去米花鎮找只會浪費時間,我昨天在驛站開會的時候,也是這麼跟他們講的。”
鄭安沒有接話,只是繼續看著信件。
他認為蘇文武說得不對,以前跟現在的找法不一樣,別人和自己的想法也不一樣,米花鎮是目前已知資訊裡,林詩清待過的最後一個地方,而且從這封信看,林詩清的意思是‘會在這裡住上很長一段時間’,如果長達幾年的話,那就不可能一點痕跡都沒留下。
不過,這些也得結合前面的信件內容,比如先了解下林詩清是個怎樣的人。
蘇文武覺得鄭安的關注點挺清奇的,昨天八間夢想店加起來將近20個人,沒有一個問到林詩清是個怎樣的人,大家只關心林詩清以前有沒有去過什麼地方。
找人、找人,也許其他店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找’上面,但是鄭安認為‘人’才是更重要的部分。
其實這是他的思考習慣了,當某個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鄭安總會先去想想這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
例如趙承之前就跟鄭安提過大學為什麼要選中文系,因為他覺得這系的妹子最多;又或者小啟每天到晚上7點半,都會準時打電話過來跟鄭安問好,他背後的動機是想登入鄭安的影片vip賬號看動畫片要鄭安給驗證碼)。
所以,除了一些反『射』『性』的行為外,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會有他自己的理由。
那麼同理反過來,林詩清在戰『亂』平息後,會出於什麼原因才沒去找蘇文武就很值得一想了。
要知道,蘇文武那個年代,婚姻基本就是一輩子只和一個人過,所以‘物件在哪兒’這問題是件人生大事。
鄭安在腦海隨意列出了幾個可能發生的情況。
1、因為林詩清這人比較悲觀,她認為蘇文武肯定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掛掉了,所以沒去找;
2、林詩清的骨子裡其實十分放『蕩』,在走難的過程中又認識了一個真愛,已經跟別人另組家庭了,所以不可能找蘇文武;
3、林詩清其實和蘇文武一樣掛念著對方,但是身體出問題了,沒法回頭去找蘇文武,所以到現在都沒聯絡上他。
以上這些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但具體偏重哪一種情況,還是要了解過她的為人之後才好去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