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帝捏了捏眉心,撐著桌子站起身。
走到裴寶珠面前彎腰扶起她:“你啊,別把我想的太壞。”
“父皇認他端穆伯父這個兄長,我便不會對他的兒子出手。”永熙帝沒有用皇帝的自稱,嘆氣道。
“你覺得他為何能逃出永巷?”
裴寶珠愣愣地看他,永熙帝牽著她走到桌前,把她按在椅子上。
“這是伯父自縊前留下書信所說的。”
端穆王跟先帝爭奪太子之位時期並沒有生下子女,或許他也知道那註定是一條失敗的道路,只是為了心裡的不甘接手寒門的擺佈,那種情況他自己朝不保夕,怎麼能生出孩子讓他們受苦呢?
抱著這種心理,端穆王是在被圈禁後才開始生育子女的。
周襄是他最小的孩子,也是他最心愛的女子為他生的。
端穆王不忍心讓他困在永巷之中,在周襄的生母病故之後,端穆王心如死灰,唯一的心願就是讓小兒子離開永巷,去外面的過平凡的日子。
端穆王寫下一封絕筆後自縊,先帝看後回憶幼時的時光十分感觸。
打算遂了端穆王的願,可世家在一旁虎視眈眈,先帝不可能直接赦免端穆王的兒女們。
於是,先帝暗中給永巷的人放訊息,由端穆王子女身邊侍奉的人鼓動他們離開。
不知是不是因為自小在永巷長大的緣故,除了端穆王最小的孩子周襄,周襄的兄姐們全都沒有選擇逃離,而是選擇留在永巷,可在先帝駕崩後沒多久,他們便一個個死掉。
永熙帝眼底一片陰翳,端穆王一系的“絕嗣”,世家功不可沒。
父皇在世時,素愛與世家反著來,讓原本以為新帝登基後世家會有決定權的世家連連吃癟。
伯父無疑是撒氣最好的人選,既能報復伯父爭太子時候對世家的傷害,又可以警告宗室提高世家的威望。
偏父皇十分“叛逆”,世家要伯父死,他就非要保伯父。
世家氣得跳腳卻又無可奈何。
直到後來父皇的身體越來越差,漸漸有心無力。
伯父或許踩到父皇離世後自己跟後代的下場了吧?
他用自己的命換取子女們活命的機會,可惜除了周襄沒人抓住最後的機會。
護送周襄離開的人是伯父的心腹,好歹給伯父留下了一條血脈。
“小九,這筆賬朕會與他們算的。”
永熙帝心底還有另一層想法,父皇不是以德報怨的人,就算伯父是父皇的兄長,如果他真的做了觸及父皇底線的事,父皇不會心慈手軟的。
能讓父皇放過伯父,還讓他臨去前還心存愧疚的伯父是否真的如表面上那般野心勃勃?
他曾和姑母談論過,姑母說伯父是個好兄長,為了皇室付出太多,本以為晚年可以享些福,沒想到最後永遠的困在了永巷之中。
姑母是當年事件的親歷者,旁觀者清的她定看出些什麼。
比如…伯父爭並非誠心爭搶皇位,而是以身犯險入局利用寒門去牽制世家。
雖然最後寒門與他失敗了,但寒門為了推父皇登上太子之位,所消耗的遠比父皇直接立為太子要多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