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賢妃擔憂道:“姑母,我不見福康郡主可以嗎?福康郡主會不會記仇?”
福康郡主的脾氣是個極差的,整個京城能壓住謝長歡的人只有她一個,就能夠知道她多厲害。
“不會,福康的目標不是你,倒不如說不用見你她也樂得輕鬆,否則她就直接來哀家宮裡了。”
崔太后不認為裴寶珠會看在她太后的身份上不敢來慈寧宮。
崔賢妃訝然:“福康不是與李家鬧掰了嗎,這個時候找淑妃幹嘛?”
因為裴寶珠在李淑妃宮裡的時間長,崔賢妃下意識以為裴寶珠是去找李淑妃的。
難道福康又與李家和好了?
聽聞福康只是討厭李家老太太,與李家的一個公子的關係還是很好的,保不齊那位公子將福康哄好了,讓她幫襯淑妃。
崔賢妃酸了。
淑妃真是好運。
如果不是因為和昭淑大長公主一脈親近,李氏何至於一進宮就越過生了皇子的潛邸舊妃盧氏,被冊封為僅次於貴妃之位的從一品淑妃?
而自己卻只得了個德妃的封號。
貴淑德賢,四妃之中自己居於最末位,憑著李家當年的地位,怎麼與出了太后的崔家想比?
淑妃的位置照理來說是她的!
經過上次崔太后不留情的揭露傷疤,崔賢妃已經回過味來,不然也不會帶著女兒老老實實縮在慈寧宮陪太后。
她只是有些不甘罷了。
不甘淑妃的好命。
殊不知她自己也是別人羨慕的物件。
盧德妃不止一次感慨她的幸運,是崔家主家的嫡女,還有一個當太后的姑母隨時給她收拾爛攤子,不用苦心籌謀。
崔太后搖頭:“不見得就是找淑妃的,不過那些都與你無關,你帶好壽寧即可,壽寧即將及笄,駙馬的人選皇帝應當會聽取你的意見,你多留心一些。”
她還有一句話沒說出口‘不要步了皇后的後塵。’
她看得清楚,皇帝對待生了公主的皇后和琦兒持著包容的態度,她們對公主的經辦權遠遠大於淑妃等人對皇子的操辦權。
就如大皇子一般,王氏給他選了王家的女兒做正妃,後腳就有一個葉家的女兒進大皇子府。
就算王家的女兒生了兒子,也沒有皇孫的撫養權。
她去看過那位外人眼中尊貴的皇長孫,在嬤嬤宮人的照顧下,已然長成一個草包性格。
三歲看到老,即使皇帝的幾個皇子全都沒了,也輪不到他上位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