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能夠傳成千年不滅,不是因為他們能牢牢把持住權利,而是祖輩們圓滑,合適的時機出山,不利於世家的時候選擇避世,便是這般家族才能成為各代君王敬重的世家大族。
皇帝們欣賞的世家的這種精神,而不是他們被慾望衝昏頭腦,拼命爭奪權勢的醜惡嘴臉。
若鄭家這個時候還不退,鄭家的傳承也會斷在這一代。
祖父生前已經預料到這樣的景象,所以將小叔叔送到清靈郡,還說以後會去清靈郡跟小叔叔住,其實祖父那時候已經動了舉家退出朝堂的打算。
可是皇后娘娘被選做太子妃,家族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放棄她,只能暫時放棄了那個想法,
在皇后娘娘有孕後,家族中的那些長老們更加不支援祖父的提議。
皇后娘娘生下壽和公主後他們很失望,卻還是將希望寄託在皇后娘娘身上。
陛下允許皇后娘娘生育子嗣,早晚會生下小皇子的。
就算王家有皇長子又如何?嫡子可是排在庶長子前面。
那些人包括父親都是那個想法,將祖父的提議刻意的拋到腦後,他們完全不想接受那個想法。
因為他們捨不得如今的地位,捨不得退出朝堂變成沒有權勢的家族。
呵,也是。
鄭家在大乾朝的行事太過高調,底下的子弟也沒有約束好,在官員和百姓們的口中都不是什麼美名,如果退出朝堂失去權力,那些仇家怕是要找上門。
嘲笑還是好的,最怕的是打壓針對。
所以,他也妥協了。
可是皇后娘娘生下壽和公主後再無動靜。
他們這才明白,陛下只給每個世家女一次機會,生了什麼便是什麼,不會給她們第二個孩子。
父親他們不肯放棄,將雲家的姑娘送進宮,雲家的姑娘倒是爭氣,順利生下一個皇子。
皇后娘娘想將四皇子名字改到自己名下,陛下不同意,雲家也不樂意,最後不了了之。
雖然陛下不同意皇后娘娘把四皇子改到她的名下,卻不反對皇后娘娘教養四皇子。
這又給了鄭家希望。
眾人都以為陛下在待價而沽,若四皇子的資質好,比兄長們都出息,陛下說不得會樂意將他改成嫡子。
可後來…
不說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