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她似乎考慮到了幾位的顧慮,畢竟在放風時間如果說出真相,不知道腦海中那個看守會做出什麼選擇,是否會將每個人的本我徹底禁錮。
於是,真真假假的日記就成了周總瞭解幾人的視窗。
這個過程中,兩位老者先後被送歸其原來的生活環境,好在,並沒有出現預想中的意外。
他們體內的看守人格並沒有異動,倪醫生是最後一位被送走的,而且是和自己失散三十年的兒子一起走的。
剛剛回到兒子身邊的時候,倪醫生雖然有滿腹的話語要說,卻不敢多言一個字,只是維持這表面的親近。
直到那條遊船出現,看守人格讓步了!
放風時間從加起來不足半小時延長到了十二小時,兩個人格開始像倒班一樣,分別在自己的時間裡控制這具身體。
倪醫生對兒子講述往事之後,心裡已經沒有了那種恐懼,當然她也是在嘗試,並沒有涉及到被劫持和囚禁的事情。
果然不出所料,看守人格並沒有什麼反應,兩個人格似乎變得勢均力敵,井水不犯河水。
在見到兒子之前,周總已經給過一些暗示。
倪醫生知道兒子在進行一項前無古人的實驗,似乎和人格的短期轉移有關。
在相處的這段日子裡,她也在有意地一點點詢問,看似不經意的一句,點點滴滴,慢慢她已經開始理解“人格透析”是怎麼一回事。
曾經,在漫長的囚禁歲月裡,她將那名劫持自己的中年人的進行了仔仔細細心理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個人所做的應該是一種傳說中的事情:
移魂、融魂!
相傳,古代有高人可以將惡人和狗的靈魂互換,使其得到懲罰,這其實就是一種移魂,只是這種傳說過於空想,無法讓人相信。
但有些移魂的例子卻會讓人感覺到是有可能的,譬如清朝的紀曉嵐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一地方官員剛剛上任不久,忽得急症,不多時就嚥氣了。
家人總覺著不甘,十年寒窗、百般打點們還沒有來得及收穫這人就去了。
有人告訴他們,城南四十里山中有一道觀,觀中的一位道士修行極高,有起死回生之能。
家人趕緊備車,重金將道士請來。
道士圍著靈堂轉了一圈說道: